书讯|《红楼梦研究》(壹)出版 原创 2017-11-08 卷单行 红迷驿站 导 语 从云雀啁啾的五月,到枫叶流丹的十月,在这秋意渐浓的时节,《红楼梦研究》承载着众多红友期冀的目光与圣洁的心愿,呱呱坠地,初试啼音了!此刻,我们的心情是欣喜的,也是忐忑不安的。作为第一份微信群领衔主办的刊物、第一份自筹资金出版的刊物、第一份集学界年轻力量共办的刊物、第一份参与者不取编务酬劳的刊物,她的创办,能为红学繁华胜境再添一抹动人的风景么?她的诞生,能为红海多波的当下擎起一份学术研究所应葆有的担当么?令我们感动的是,海内外广大红学爱好者纷纷来函来电,惠赐稿笺,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红楼梦》不朽,曹雪芹永生。
《红楼梦研究》第一辑创刊号凡24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析探言之有物,可谓骊龙选珠,颗颗明丽,体现了“包容、辨析、开拓”的创刊理念。
《礼记•中庸》有言:“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红楼梦研究》已然击桨扬帆,启航争竞。在这丰收的十月,我们愿引领遵守学术道德、秉持学术良知的学术人,在红学的雾霾天中昂然前行,以作社会精神的缔造者。因为,学术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坚守是一种理想的品格。 图书信息 书 名 红楼梦研究(壹)
出版社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 本 185x260 1/16
字 数 372千字 版 号
IBSN 978-7-89509-048-4 定价 60.00元(书+光盘) 编辑委员会 主 编 顾 斌 宋庆中
副 主 编 樊志斌 兰良永 编 委 樊志斌 顾 斌 兰良永 任世权 宋庆中 邵 琳 拾井磊 王伟波 汪显清 王宗乾 余光祖 张 志 张桂琴 赵立群 (以姓氏拼音为序) 创刊词 以一书而成一学者,不过《易》、《诗》、《说文》、《文选》、《红楼梦》数作而已,即此,《红楼梦》故已不朽矣。
二百年来,研红者前仆后继,不断创造这门学术的恢宏殿堂,造就了令世人夺目、令外人不解的红学历史。
鲁迅先生曾说:“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近乎说梦的。”《红楼梦研究》以学术的眼光,学术的要求,以推动《红楼梦》、《红楼梦》作者与时代、红学史研究,传播红学文化、艺术为目的,致力于推动红学学术体系下的争鸣、互动,推动红学的稳步前进,避免红学的自言与说梦。
大厦未就,需诸同志努力;浮尘漫天,望各友朋精进。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巍巍泰山、汤汤黄河尚如此,何况学问一道也哉?!遂初而开台迎雅,欲致博学之士;扫土待朋,因招有志之人。创刊广纳,予君论曹之地;敢导先行,彰子品红之情。
让我们共作土壤,共作细流,努力奋起,砥砺前行,做出好学问,成就大学问,共同筑就红学的泰山、黄河。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愿诸君作红学的不朽之言。 目 录 创刊词
谈舒序本与乾隆抄本/刘广定(台湾)
民国《红楼梦》研究格局对当代红学的启示/赵建忠 “红学”是一门专“学” ——兼谈“红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张 志
曹寅的入侍年岁和童奴生涯 ——对“康熙八年入侍说”的再论证/刘上生 曹寅的词学轨迹及其在顺康词坛的词学进境/王 丹 曹家蒜市口旧宅新考/杨 泠
迟梅馆研红小札/朱淡文 《红楼梦》“薛”与“雪”象喻关系的文化考释/马 涛 “金玉”、“木石”新说/于 鹏
贾元春生卒年与所谓的高鹗续书/崔川荣 有关宝钗待选及清代公主侍读若干问题初探/劳 心
《红楼梦》脂批“索书甚迫”条再解读/樊志斌 “壬午除夕”释读/成爱君 一曲大江东去,几回落红满楮 ——“脂砚何人”试解/兰良永
王佩璋与张爱玲 ——以《红楼梦》版本考证为中心/张胜利 吴吴山三妇与脂砚斋“情观”之比较研究/王祖琪 涉红文献《红楼梦问鉴》考析/宋庆中
南瓜画错配了西瓜诗 ——《种芹人曹霑画册》第六幅画与题画诗认真/胡铁岩 《种芹人曹霑画册》还应“存疑”/静 轩 《种芹人曹霑画册》再现始末及其鉴定/顾 斌
宁府经济状况“都可”吗? ——校议第五十三回贾珍所说一段话中的异文/余光祖 “鍾”、“鐘”小辨 ——兼与沈治钧先生商榷/李宝山
梦下南洋初绽红 ——《红楼梦》在马来亚的传播/谢依伦(马来西亚) “2017韩国红楼梦国际学术大会:中韩红学家对话”综述/高淮生
编后记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红楼梦研究》是由“红迷驿站”微信群主办、《红楼梦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中文学术出版物,每年暂定2辑,每辑25万字。
《红楼梦研究》旨在促进红学研究、培育红学新人、传播红楼文化,以“包容、辨析、开拓”为办刊理念,推动我国红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面向海内外广大研究者恭求力作,并以谦虚包容的态度善待所有作者来稿,同时以低姿态听取各方意见,践行学术民主,发扬清新学风。
来稿要求 一、来稿内容包括文本阐论、成书研究、版本研究、曹学研究、红学史研究、涉红文物、续书研究、红楼随笔等,但求言之有物,不作戏说性主观臆测,杜绝抄袭、剽窃。
二、来稿内容务求以学术交流与探讨为目的,尊重史实,不搞人身攻击。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
三、来稿字数一般要求在1.2万字以内,以3000—8000字为宜。3000字以上论文请附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及3至5个“关键词”,少于3000字的非论文体例文章不做此要求。
四、来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切勿一稿多投并保证原创、首发。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者请附声明。
五、稿件书写格式及要求
(1)本刊接受电子稿件(扩展名为“.doc”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原则上不接受纸质投稿。
(2)文章中的表或图应各有说明内容的文字,附于图表上方或下方。
(3)凡注释引文请按先后顺序用加圈阿拉伯数字标示,采用当页注方式(word菜单当页注操作步骤: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依次选择“脚注”、“页面底端”、“编号格式①②③”、“起始编号①”、“编号方式:每页重新编号”→插入→输入注释文献),文献信息包括作者名、文章名或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及页码。同时,所有引文务请核对正确。当页注格式如下:
①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4)文尾务请注明作者姓名、通信地址、电子邮箱、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六、来稿择优录用,一经选用,敬致样刊一本。为促进海内外红学研究和交流,本刊将加大力度,通过“红迷驿站”微信群、“红迷驿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推广和传播作者文章。凡是来稿,即视为作者将该稿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非专有使用权授予本刊编辑部(不影响作者合法使用文章的著作权,作者使用请于杂志出版之后)。三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处理;也可关注“红迷驿站”微信公众号(hlm2659),留意编选情况。限于人力等原因,本刊不予退稿,敬请作者自留底稿。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68142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