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660|回复: 2

[随笔] 读杜甫官历闲记

[复制链接]

11

主题

41

回帖

257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358
发表于 2019-1-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本帖最后由 同中书门外平章事 于 2019-1-7 08:53 编辑

读杜甫官历闲记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杜甫在科举落第后,滞留长安十年,不停的干谒权贵,献诗献赋,以期得到一官半职。一直到天宝十四年才等到了一个机会,让他去作河西县尉。河西在长安东北,黄河西岸,已属如今的陕北。但由于离京师不远,河西县从地望上讲仍是次赤县,在大唐所有县的等级中排名是靠前的。次赤县的县尉作为30岁左右的士人的释褐之官,应该也是相当不错的。很多进士出身,无强大家庭背景的人能得到次赤县尉的职务已经很高兴了,因为地处京畿,今后的迁转要比边远的县尉来得更为便捷。然而就杜甫来说,去作这个县尉就不合适了。首先是年龄,当年杜甫己经44岁,已无法适应县尉具体而繁杂的工作。其次是诗名,杜甫虽不是科笫出身,但在长安官场还有些诗名,在圈子里也算是个知名人士,他大概也不屑于去做具体而繁杂的工作,作河西尉是委屈了他。当然,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杜甫去当了这个县尉,离了京城,以他这个年龄,今后的迁转机会渺茫,怕是要老死在河西的丘壑之中了。至于说是不愿凄凉为折腰 那是杜老夫子故着矜持假清高的说辞,他在长安十年,腰折得还少吗?他不折腰,怕这小小的河西尉也轮不上他。还好,吏部迁就了他,让他留在京师,当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太子属官,从八品下,品级比次赤县尉的正九品上要稍高一点。工作闲简,有喝酒写诗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他在太子府工作,太子是储君,即未来的天子,今后有迁转的机遇。
    可惜的是,在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位子上只逍遥了几个月,渔阳鼙鼓动地来” 这一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长安沦陷。树倒猢狲散,杜甫当了一年左右的从八品小官,大唐的官场便彻底重新洗牌了。
    七月,太子李亨灵武即位,杜甫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新皇帝。其间历经艰险,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四月,杜甫才来到凤翔行在。杜甫原就在太子府任职且有诗名,李亨必然知名并可能认识,在此危难之际来投,新皇帝自然感到欣慰和亲切。五月,杜甫被肃宗授为左拾遗。这年,杜甫已经四十六岁了,比正常任拾遗的年龄大了十多岁。所以他形容自己”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拾遗和补阙是唐代创设的两个职能相同的官职,都属于诤谏之官和皇帝的侍臣。拾遗的官品是从八品上,左拾遗隶属于门下省。拾遗的品秩虽不高,但属供奉官,须参加早朝的,位置尊贵而清要,不是其他的从八品官可比的。担任拾遗的人必须品行清直,雅有文词,娴于政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文词之美。因要经常上书谏诤,文词不佳是无法胜任的。杜甫除了不是科第出身,当拾遗的条件是完全具备的。当了左拾遗,对杜甫来说,这才叫真正进入大唐的中枢官场,这正是他实现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理想的一个重要岗位。杜甫内心十分欣喜,工作也十分积极。遗憾的只是品级低,俸料薄。想来杜甫对此并不特别介意,只要有微禄 耽酒即可。
      ”拾遗 这个官职,既然这么重要尊贵,怎么品级这么低呢?唐人在遗,补设置上的考虑却是今人所不易理解的。他们认为拾遗和补阙是诤谏之官,如果品级高了,在议论朝政时个人得失的顾虑就会多,就不能尽心尽职了。这样品级的小官,身上没有包袱,往住才能出言无忌。当然,唐代门下省也有谏议大夫,给事中等高阶谏官,三级谏官可同堂议事,高低是可以互补的。古人的制度设计大概更多考虑人性人情,例如,唐规定宰相之子不可任遗,补,其原因竟是 父为宰相,而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它更多的强调伦理纲常的因素。
       杜甫757年四月当了左拾遗,没几天,因营救房绾,触怒肃宗,便被晾在一边。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房绾是个老打败仗的宰相,皇帝要严肃战时纪律,处置他是正常的,当时参加营救房绾,替他说情的人很多,独独杜老夫子触怒了皇上,何也?杜甫怕在言辞上,行动上表现得更为激烈,肯定有一些不恰当,很过分的地方。这就是杜甫的不是了。这宰相老吃败仗,该不该处理,是明摆着的事,大家去营救他,也是走个过场,决定权在皇帝。谁让你去死争硬扛。这就暴露了杜甫的性格弱点,感情用事,做事不讲方式方法,不知看风向,别苗头,全是官场大忌。房绾于你有再大的恩,这样做也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杜甫去华州任司功参军,严格地说不能算贬,反而是升,因为华州人户超过三万户,属上州,因靠近长安,从地望上讲又是辅州,华州司功参军当是从七品下,品级高于左拾遗。况司功参军在一个州的判司中排位是靠前的,权力也较重,如果说唐是州县两级制,司功参军就相当现在一个省的厅长。如果考虑到唐设州较多,那其职务也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局长。咋就是贬了呢?这和唐代官场普遍重中央轻地方的观念有关。尚书省的五品郎中下到地方州任三品剌史,时人会觉得是贬了。地方州三品剌史到朝廷做个五,六品京官,时人倒觉得是升了。杜甫从皇帝近臣下到华州,说是品级上升了点,但他还是会感到很憋屈。
       杜甫的华州司功参军如果一直当下去,过几年再迁转别的岗位,那他的官运仍然是不错的,随着战乱的逐步平息,社会生产的恢复,官员的俸禄也会有相对保征,加上一些灰色收入,杜甫及其家人应该会过上温饱乃至小康的生活。遗憾的是,759年秋,杜甫华州任上干了一年多一点,便弃官不做了。论者大都笼统地说是杜甫不满时政的黑暗而弃官。诚然,由于战争的摧残与破坏,社会残破,人民陷于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苦难之中。而当局为了支撑战争,横征暴敛,催粮征税,抓丁拉佚,无休无止。杜甫作为地方官员,自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但杜甫这一级官员,无需冲在第一线亲手做这些残民的事。犹如当今的拆迁,自有拆迁办雇用一批地痞流氓去做,心里冲击不会那么大。况司功参军其职掌并不涉及 "拆迁" -类的事。那时整个中国北方一片糜烂,哀鸿遍野,想避也避不开,想逃也逃不掉。杜甫弃官不做的实际的原因恐怕并没有这么高尚和单一。杜甫由天子近臣流落华州为司功,心理是极度不平衡的。功曹的差使他一定是看得上眼,而实际做起来又不一定做得好。和上下级及同僚关系可能相处得也很糟糕,使他不能见容于华州官场。综合这些因素,以杜甫的脾气,弃官不做是必然的选择。如果不是这些原因,杜甫的辞官便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因为他辞官后并没有更好的去处,他失去的却是衣食之资。
       华州弃官后,杜甫一路艰辛于760年来到成都,恰逢严武出任剑南节度使。严武和杜家是世交。严武对杜甫很仗义,聘他为使府参军事,并表奏朝廷任他为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唐代中后期的节度使,有自行设置使府机构和任用官员的权利,其所任用的官员都要上报朝廷,由朝廷给一个京官衔,衔前加校” 二字,表明该官员并非实任京官。这个京官衔的作用一是用于表示该官员的品级资历,二是用于计发俸禄。杜甫的这个参军比照尚书工部员外郎,是从六品上。使府官员待遇一般高于同品级京官,杜甫的月俸应是四万文到五万文之间。这个收入水平放在今天,也是个大白领了。在这四年的时间,杜甫应过得很惬意。他在成都砌了房子,安了家。严武并替他向皇帝申请了” 赐绯鱼袋。杜甫可以穿红色官服,佩银色鱼袋,这是五品以上高级官员才有的荣耀,严武真是给杜甫做足了面子。而且使府参军无固定职掌,是个闲职,杜甫尽可以领着干薪吃酒赋诗。
        严武这是爱了他,也害了他。严格地讲这是严武通过这种方式接济杜甫,并不是他使府里少不了杜甫这个人才,而老杜可能不这么看,他有时候,特别是喝多酒了的时候,真以为自已是个朝廷高官了,褊躁傲诞的毛病显露无遗。在度过了一段悠闲愉快的时光后。杜甫和严武相处上出了问题,765年正月,杜甫再一次辞官不做,退出了严武幕府,也就再一次失去了经济来源。当然,即使杜甫不辞职,幕主严武死后,也会散幕。当年四月严武去世。五月,杜甫便开始漂泊流落在荆楚间,最后客死在荒江之上。

       杜甫坎坷的仕途和艰辛的生活,固然有政治黑暗和战乱的大背景,但杜甫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尽管不是科举出身,但朝廷还是给了他不止一次机会,但他”自视清高,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切” 。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对于实际工作,他是不想做又做不好,和上级及同僚们相处”褊躁傲诞” ,弄得自己在官场上难以立足。
       正是因为杜甫的坎坷经历和苦难生活,成就了一代大诗人,千年诗圣。他如果性格乖巧,工于心计,善于权谋,杜甫的名字或许早淹没在浩瀚的历代职官名录中了。

                                                                                           2019.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9

回帖

307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347
发表于 2019-1-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拜读,大长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77

回帖

1780

积分

大学生

Rank: 4

金钱
2754
发表于 2019-1-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IDC机房
楼主对杜甫的性格分析鞭辟入里,对唐代官制的了解也十分透彻。
文末一句耐人寻味,难怪今人中岀不了大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12-27 15:01 , Processed in 0.04113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