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收割水稻 秋日的仪征,遍野金黄,秋收正忙。近日,记者来到市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月塘铁坝示范方,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稻香飘溢、沁人心脾,到处都有农民忙碌的身影,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走进田里,农户用辛劳与汗水浇灌的禾苗,在秋天结下了饱满的谷粒。脱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高亢美妙的旋律,把丰收的乐曲唱响,收割、脱粒、打碎秸秆、稻谷装车,一气呵成。陈庄组种粮大户尹后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今年我们种了616亩田,收成不错,主要得益于品种好,耕地地力情况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再加上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地力,预计今年收入达到20万元。” 测产专家组现场实割测产,月塘铁坝示范方平均亩产达800公斤以上,产量最高的田块亩产达892.6公斤,较去年全市平均单产增加311.6公斤。在今年水稻生长前期气候不利的情况下,示范方是如何取得这么高的产量的?月塘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月塘铁坝示范方前茬种植了绿肥紫云英,既提高了土壤质量,又保证了水稻的适期移栽。水稻品种选用我市主推品种Y两优8188,并应用机插秧、侧深施肥等关键技术,加上科学的栽培方法,因此取得了喜人的收成。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展示平台。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利用水稻种植综合评价大赛等互比互学方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包括集中育供秧、秸秆机械还田、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稻绿轮作等,带动全市水稻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市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 今年,我市水稻前期虽遭遇较长时间阴雨寡照、低温等不利影响,但市农业农村局抢抓关键时期督促生产管理,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实际困难。此外,疫情防控期间,提前协调解决育秧物资紧张等问题,在各生产环节及时发布技术意见,中后期采取带肥搁田、重施穗肥、狠抓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为稳产打下基础。 据了解,今年我市水稻播种面积35.70万亩,同比增加2.13万亩,同比增长6.3%,水稻总产量预计20.7万吨以上,预计比上年增加1.2万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