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雨(右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很欣喜,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件有意义的事。捐献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顺利,之前我还在犹豫,现在如释重负。”11月24日,张晨雨结束第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一边活动着胳膊一边向记者表达内心的激动。 十万分之一的缘分 今年27岁的张晨雨是真州镇嘉禾社区工作人员。早在2011年,还在安徽读大学时,他就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3年,张晨雨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7年来,他先后14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5500ml。 7月30日,张晨雨接到了安徽红十字会的电话。 “当时,安徽红十字会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人和我配型成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少人由于不了解情况而心存担忧,但张晨雨接到配对成功的通知时,第一反应是兴奋,“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大概只有十万分之一,我比较欣喜,觉得自己的一腔热血终于有用处了,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感觉很高兴。” 为捐造血干细胞减肥10余公斤 8月份,张晨雨接受了捐献前的高分辨配型比对。工作人员关照,捐献的时候饮食要清淡一些,而张晨雨有些胖,也有轻微的脂肪肝,可能会影响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了让身体状况符合捐献条件,回家后,张晨雨立即实施了减肥计划。“回来之后我就开始有计划地减重,每天晚上跑步,对自己的饮食也进行了控制,油腻的食物坚决不碰。”两个月后,张晨雨成功瘦了10余公斤。后来他接受捐献前的体检,指标一切正常,复检也一切正常。 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张晨雨与未婚妻王萌的婚礼一拖再拖。“原以为10月份捐献造血干细胞,准备先捐献再结婚,但捐献的日期一直没定下来,所以婚期只能往后推。”张晨雨告诉记者,除了推迟婚礼,没能陪王萌选婚纱也让他感到十分歉疚,因为选婚纱的时间与前往泰州打动员剂的时间重合了。“王萌一直坚定地支持我捐献造血干细胞,没能陪她挑选婚纱她还反过来安慰我,她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力量。” 380分钟450毫升造血干细胞 11月19日,张晨雨到达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捐献前,他需要连续注射5天的动员剂,早晚各一次,以促进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多分离出一些,并释放到血液中。“打动员剂以后腰有些酸,坐立不舒服,我会出去散散步缓解不适感。”张晨雨说。 11月24日,张晨雨正式开始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王萌则守在他身边,随时关注他的状态。由于受捐者是个身高1.94米、体重120公斤的男性,他需要的造血干细胞远远超出常人,因此,张晨雨比一般捐献者的采集时间更长、采集量更多。 经过6个小时20分钟的漫长等待,4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分离成功。“希望这些造血干细胞尽快送到患者身边,也希望远方的这位朋友加油,早日好起来,战胜病魔。”张晨雨和收集袋合了影,随后,志愿者小心将收集袋取走。张晨雨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像“生命的种子”一般,“播撒”向远方饱受煎熬的白血病患者,在患者的身体里“生根发芽”,重新点燃生命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