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众多的展园里,“江豚游弋”造型的国际馆引发了众多媒体和游客关注。
“江豚”不仅体量巨大,而且造型呆萌可爱,航拍图片和视频也让大家对国际馆从外形上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那么,江豚“肚子”里究竟装了哪些宝贝呢?记者带您一起探访国际馆,揭开奥秘。
全球动植物“大秀场”
2021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馆位于园区东部,面积11000㎡,场馆在设计理念上结合了长江扬州段的保护动物江豚,喻意“江豚游弋”。
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一白一绿两条巨型“江豚”,一条是国际馆建筑,通体白色;另外一条是用植物打造而成,通体绿色,面积与国际馆相似。
4月8日开幕后,国际馆将承担多项活动举办任务,目前建设进展如何?
记者在现场到,该馆已全部完工,周边绿化也进入最后完善阶段,几位保洁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垃圾清扫等工作,来自北京的布展单位正在紧张施工。
现场项目经理赵志勇介绍,场馆共分为花耀五洲、花荟寰球、百花争艳、花语农情、花绘未来五部分。在内容上,展期内国际馆聚焦扬州园艺文化与世界的交流,将“果、蔬、茶、花”大园艺特色品种进行展示,开园期间还将安排扬派盆景、插花等园艺作品与五大洲各地区的特色园艺产品一同展示。
赵志勇带领记者探访的第一站是“鱼头”国际馆序厅。这里以“花耀五洲”为主题,序厅整体由一组大型生态绿植墙组成,中心部位采用植物扦插的方式绘制世界地图,四周设置的五块大型LED竖屏,通过主题视频展现五大洲园艺特色文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园艺的交融互通。
五分钟“游”遍五大洲
“这里是第二部分‘花荟寰球’的公共展区。在这里稍稍移动步伐,五大洲的特色景物尽收眼帘”。
赵志勇告诉记者,公共展区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提倡的“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设计理念。正面设置的六块展板,从破坏与保护的维度,向人们呈现世界一百年间灭绝的生物与五十年来全球共建的最不可替代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展现人类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生态文明的共识。
走过公共展区,可以看到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欧洲五个独立展区。
亚洲展区利用可回收的竹木材质作为主结构,彰显绿色环保。它将亚洲独特的动植物、昆虫及鸟类资源,以实物、标本、图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综合展现,让游客感受美丽动人的“亚细亚”。
02 非洲拥有种类繁多野生动植物,同时也是全球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地区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粮食安全、水源供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非洲展区将草原与荒漠元素相融合,穿插地域特征明显的人文符号,展示非洲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与生态资。
美洲生态多样性极为丰富,其中的南美亚马逊雨林更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动植物王国”和“地球绿肺”之称。以亚马逊多样的动植物环境为蓝本,展示美洲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大洋洲拥有全世界最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体系和鱼类物种,是南半球绝佳的渔场与海鸟栖息地。
大洋洲陆地生态体系以无与伦比的单调和脆弱闻名。展区以大洋洲的海陆特色为蓝本,演绎蕴藏着无数生命奇迹的大洋洲,让游客与大洋洲独特的动植物亲密接触。
欧洲大约有460种野生鸟类、233种栖息地类型和近1400种的其它野生动植物。一段时期以来,受人类农业活动的影响,欧洲三分之一的鸟类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已经很难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欧洲展区充分吸收欧洲古典与现代人文元素,利用空间构图,呈现欧洲山地、森林、植物与城镇的交融关系。欧洲独特的植物花卉、鸟类资源以多种形式综合展现,打造一方微型的“欧式自然园艺小镇”。
绿水青山下江南 “国际馆的第三展区‘百花争艳’和第四展区‘花语农情’相互毗邻,既有机集合,又自成一派。” 赵志勇介绍,“百花争艳”是花卉竞赛轮展区域,在世园会期间,这里将举办包括插花花艺、品种月季、品种芍药、园艺微景观、盆景大赛等活动,呈现各地区选送的园艺珍品。
区域外围部分,利用竹木矩阵,结合生态绿植背景及花卉元素营造景观。景观性与实用性相得益彰,呈现园艺绚丽之美。区域外围部分还专门设置了拍照区,通过LED屏与动态蝴蝶装置的组合,便于游客在此打卡留念。
“花语农情”区聚焦“果、蔬、茶、花”大园艺门类,展示江苏农业新优品种、优质资源、特色产业成果,营造“绿水青山下江南”的田园氛围;在展馆第五部分的“花绘未来”,十余块图文展板,则将全球重要的濒危动植物进行分类展现,唤醒人们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生态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