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编制运河规划建议》提交给了市政协,被《社情民意》采用了。我在建议中说,运河是个纲,纲举目张。各界津津乐道的仪征古代盐运文化、园林文化、红学文化等,其根源皆来自运河。以下是建议全文: 编制仪征大运河故道和历史遗存保护利用规划的建议 巫晨 2022年9月12日 口口口口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中办、国办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文化部发布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江苏省公布了《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笔者近年来参加过若干仪征市城市建设方面的座谈会,这些会议分别由建设、规划、城投、扬子等单位牵头,涉及到运河故道和历史遗存的有东门、南门、大码头、寤园等片区拆迁改造,笔者在参会时感觉到,虽然各部门已经有了保护意识,但全市缺少对大运河故道和历史遗存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各单位只针对自己掌握的片区,就事论事,小孩吃泥萝卜——揩一截吃一截,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感。比如南门片区、大码头片区,对明初运河入江通道之玉带河的保护利用,基本上没有提及;东门片区号称“三河公园”,但只是借助了石桥河、仪扬河、泗源沟的名字,对区域内宋运河、明初堰河这样重要的运河遗存,同样没有着墨。事实上,在大运河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入江口始终在仪征市域内,隋唐之前在新城周边,唐宋之后在真州镇区,尤其是仪征城区现存的唐、宋、明初、明中、清各个时期的运河入江口水道遗存,次第南进,层级分明,恰如天然的巨大沙盘。仪征城区城中有河、城随河移的独特景观,是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所没有的,是仪征作为运河入江口而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历史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浙江杭州良渚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运河是个纲,纲举目张。各界津津乐道的仪征古代盐运文化、园林文化、红学文化等,其根源皆来自运河。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与古迹重合,是因为缺乏对运河体系的全面了解。所幸目前仪征市区唐、宋、明初、明中、清各个时期的运河入江口水道,大部分尚存,但目前城市拆迁力度较大,建设进度较快,运河遗迹重要富集区东门、南门、大码头三大板块正面临新的建设,运河故道和有关遗迹岌岌可危,如何避免重蹈仓桥花苑、海德花园等填平运河故道的覆辙,保留运河这一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的、承载着仪征历史的基因和血脉,需要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仪征大运河故道和历史遗存保护利用,需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成立对应扬州运河办的相关机构,需要大力挖掘、宣传、普及运河知识,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当前迫切需要一部仪征大运河故道和历史遗存保护利用规划。笔者在此呼吁,尽快启动《仪征大运河故道和历史遗存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附:仪征市区运河入江水道遗存示意图
[color=rgba(0, 0, 0, 0.5)]仪征巫晨
[color=rgba(255, 255, 255, 0.9)],赞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