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60|回复: 1

[原创] 六合灵岩山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1861

回帖

15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7994
 楼主| 发表于 2023-3-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巫晨



我在撰写《仪征道教》的时候,涉及到佛狸祠和落帆将军庙,都与宋代真州知州有关,加之为出席苏皖第二届禹王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准备论文,涉及白茅墩,所以就在2023年2月27日,安排一天时间,到六合探访沿江的白马山、矾山、红山、瓜步山、灵岩山,这一篇是灵岩山。
之所以来灵岩山,是因为小帆山上不仅有落帆将军庙,还有出佛洞,而出佛洞曾经隐藏过灵岩寺高僧“神建”的肉身。从瓜埠山太平禅寺出来,导航灵岩寺,原以为瓜埠山与灵岩寺,就像白马山与青山一样,山体相连,其实不然,灵岩山在瓜埠山之北,两山相距超过十里。
640?wx_fmt=jpeg.jpg
【六合沿江诸山位置图】



汽车进入灵岩山时,感觉这座山才像个风景区的样子,道路两旁行道树修剪整齐,山上林木茂密,未到灵岩寺先经过党校,环境绝佳。
640?wx_fmt=jpeg.jpg
【六合区委党校】



汽车可以一直开到灵岩寺正门,从正面可以看到寺内有老树数株,进山门要上不少台阶,我从后备箱拿出拐杖,未从正面走台阶进山门,而是从北侧坡道进入(灵岩寺大门朝西)。
640?wx_fmt=jpeg.jpg
【灵岩寺山门】



我从北侧进入后,向南穿越钟鼓楼和中轴线,在南侧沿坡道向东行,
见到高大的重阳、银杏各一棵,看起来都有年头了,继而看见一座“古井亭”,亭子外面有一灰石碑,与瓜埠山下太平禅寺内的“佛狸祠遗址碑”同样大小、材质,估计是同一批制作的。碑文如下:
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山半山寺遗址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公布
二〇一三年十月立

640?wx_fmt=jpeg.jpg
【半山寺遗址碑】



古井亭内确实有一口古井,已经用不锈钢框架和有机玻璃封起来了,旁边的说明牌内容是:
唐朝古井
唐咸通年,神建禅师在偃月岩下,重建灵岩禅寺,并率众僧开挖此井,井深 25米,终年水不干涸,即使大旱之年,井水常溢。2003 年重建大雄宝殿,久旱无雨,唐井之水浇铸成大殿。唐井水质优良,以唐井之水冲泡之茶,品质甘冽,醇香扑鼻,是人生一大享受。
640?wx_fmt=jpeg.jpg
【唐井】

这位挖井人,就是圆寂后被塑饰肉身,武宗灭佛时转移到小帆山出佛洞的高僧神建。


从唐井向北就到了中轴线,看到最后的建筑是一座楼,本以为按惯例是藏经楼,但看匾额确是观音阁。走到寺院核心广场,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左侧是罗汉堂,右侧是地藏殿,站在殿基可眺山下景色。灵岩寺坐落在半山腰,大门及中轴线朝西,偏一点南,在这里可以看到远处蜿蜒曲折的滁河。

640?wx_fmt=jpeg.jpg
【大雄宝殿】

灵岩寺是2008年复建的,黄色琉璃瓦,百度词条说“曾尊为皇家寺院”,《(光绪)六合县志》记载:唐武宗会昌五年除佛教,尝造道院“思真阁”,懿宗咸通中,废道院仍塑佛像。并未看出哪里有皇家寺院的元素。《(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四十一(人物志)记载:
唐,神建,生唐大历间,尝受法于四祖,称七百高僧中第一人。付法初,师有“逢岩即止”之语。后,行教至灵岩山,顿悟前语,因建道场,号灵岩寺,复更法义禅院。贞元八年,示寂。其徒以肉身就加塑饰,生气宛然。武宗会昌中,汰天下浮屠教,诸僧遂移其身入小帆山出佛洞中。宋元符、崇宁朝,两赐师号为“惠虚大圣”。遇水旱,祷辄应。
宋朝皇帝曾经两赐师号为“惠虚大圣”,也不能算是皇家寺院,只是扯上了与皇家的关系,新的灵岩寺使用黄色琉璃瓦,勉强不算僭越。


灵岩山海拔170米,南北长4千米,东西宽2千米;对比一下,仪征大铜山海拔150米,南北长1.1千米,东西宽1.4千米;捺山海拔146米,南北长1.7千米,东西宽1.5千米。灵岩山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要超过仪征诸山。


《(隆庆)仪真县志》卷二(山川考)记载:灵岩山山岭高峻,南为偃月岩,前有凤凰台,左有鹿跑泉、白龙池、万山亭,又有龙斗涧、玛瑙涧,是禅修的好地方。


高僧“神建”,生于唐朝大历年间,是“七百高僧中第一人”。跟从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时,师父给了他一句偈语:“逢岩即止”,后来他云游行教,来到六合灵岩山,联想到师父偈语,顿时领悟,于是不再云游,在灵岩山建道场,即为灵岩寺,后来更名为法义禅院。


贞元八年(792),神建圆寂,徒弟们将他的肉身装塑起来,就像还活着一样。


唐武宗会昌年间,开展灭佛运动,打击佛教,僧人们将神建的肉身转移到小帆山的出佛洞。灵岩寺被改造成了道院,还建有“思真阁”。唐懿宗咸通年间,又将道院改回了佛寺。到了北宋元符、崇宁年间,朝廷赐予神建“惠虚大圣”之号,遇到干旱时节,百姓祈祷求雨,还很灵验。


明朝和清朝的仪征、六合县志,只有灵岩寺、法义禅院,没有“半山寺”之名,民国张官倬《棠志拾遗》记载:灵岩禅寺,一称法义禅院,即半山寺,在灵岩半山中。或许这是“半山寺”的出处。
640?wx_fmt=jpe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52

回帖

9071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7747
发表于 2023-3-15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12-26 01:53 , Processed in 0.06077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