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嵌明珠。一瞬光中我暂往,一朵花前我长埋。忆明珠先生昨天走了!
忆明珠先生于2017年10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90岁。
忆明珠原名赵俊瑞,山东莱阳人,中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书画家。 “老人一生为人做事非常低调,生前叮嘱要简易低调处理自己的身后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 忆明珠诗文书画俱佳,与汪曾祺、贾平凹、冯骥才三人一道,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推为“当代才子”,并出版了《中国当代才子书》。 原扬州文联主席丁家桐说,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忆明珠的才情横溢,对于诗文的见解很独到,特别是审美情趣,也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回想起和他的数次交往,都有一种如饴在心的感受。 扬州文坛前辈许少飞回忆,他和忆明珠交往的时间很长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两人就认识并深交。忆明珠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个园话竹》。此后,忆明珠又在许少飞的“怂恿”下,写了一篇《个园话石》。此外,曾经居住在何园里的忆明珠,也为何园写过不少文章。这些佳作,都成为推介扬州园林的名片。杜海透露,忆明珠写扬州园林的作品有数十篇,他已经将这些作品全部收集起来了,正在准备编印。 忆明珠曾有28年的时间,在仪征工作生活过。仪征市作协主席汪向荣感叹,正是当年忆明珠的鼓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在忆明珠祖屋内,父亲每天花两小时给孩子们讲授古典文学的南书房名曰“待月山庄”,这一颇具江南韵味的书斋名,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生命将与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发生某种关联。 1957年,原来在南京工作的他所在单位撤销,其时报纸上频频鼓动干部下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一辈子新农民”。他婉拒了老领导要带他到新单位的好意,决意去农村新天地。他从一本志书上看中了离南京不远、坐落于长江之滨的仪征(隶属于扬州),自此在这块土地上工作、生活了28年。 他曾在月塘与农民同住、同吃、同劳动,他曾任农中校长,自编教材启智开蒙。还曾借调到县委宣传部搞电影文学剧本,最终,在县文化馆扎了根,担任常常被他自嘲的“所当过的最大的官”——文化馆副馆长,直到调去省社科院,后又调至省作家协会,他在仪征整整生活了28年。 这28年间,他以文艺工作者、学者的身份深耕于仪征文化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他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在仪征创作的,他对仪征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感情,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真州布衣”的别号(“真州”为仪征古称)。邵燕祥直接称他为“仪征的儿子”。 忆明珠先生在迁居南京30年后,无偿向仪征慷慨捐赠晚年所作的100余幅字画,这不仅承载着一个九旬老人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爱,也寄托着他对一方水土文化繁荣、文坛兴盛、文人辈出的殷切期望。 仪征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忆明珠诗文书画陈列馆,也正是为铭记先生对仪征的这份情义,弘扬先生诗文书画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求真、向善、致美之心,也为激励地方文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推动仪征文化建设。陈列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扬子公园镜湖南侧,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共同构成了仪征文化圈。陈列馆总投资80余万元,馆舍面积约300平方米,馆内现有展柜11个、书画保管室1个、会议室1个。展陈忆明珠先生诗文书画作品100幅,手札、信件、诗文文献、出版书籍等100余件(本),另有《忆明珠在仪征》专题介绍片一部。 正如仪征籍著名诗评家唐晓渡所言,陈列馆门外就是盛成广场,而盛成和忆明珠正是仪征文化的两个最重要源泉和最有力的支点。
忆明珠陈列馆开馆
忆明珠先生参观陈列馆 忆明珠先生在仪征生活了20余年,曾说过仪征是他的第二故乡。《墨色花小集》是忆明珠先生献给仪征的一份纪念,是仪征,赋予了他严峻的捶打、磨炼,丰富的正、反面经验教训,使忆明珠先生尝遍喜怒哀乐,歌哭离合,苦辣酸甜,荣辱深沉,获得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体验。这本书记录了忆明珠先生在仪征这片土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云、所为,记录了先生作为一个匆匆过客在此二十余年的音容笑貌,留下了深深的回忆。 《墨色花小集》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