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59|回复: 0

[读后] 叶橹先生序《庄晓明哲理诗集》

[复制链接]

89

主题

16

回帖

1955

积分

大学生

Rank: 4

金钱
1978
发表于 2017-12-1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叶橹先生序《庄晓明哲理诗集》
有趣而睿智的诗

结识晓明已经30年了。30年来,他是我在扬州的朋友中始终保持联系的一位。虽然这种联系不是很经常,但却是一种很正常的友谊。如今,他已从青年而步入中年,而我则垂垂老矣,正在向终极目标前行。

说以上这些话,并非出于感伤,而是在读了晓明这部集哲思之大成的诗集之后引发的一些联想。晓明之所以认识我,是缘于他是我到扬州后第一个把诗集送到我家,要我为他写序的人。30年来的事实证明,他是真正挚爱诗歌并为之付出极大精力的人。他从一个略显生涩的青年诗人走到日渐成熟的境界,是付出了许多努力的。在我的印象中,他是读书较多而又肯于开动脑筋的人,否则就不可能写出这部哲思的诗集。尤为可贵的还在于,他身置商场而居然能如此静下心来读书写作。他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不想把企业做大,能糊口即安于写诗,所以才会有这种成就。

关于他的这部诗集,我不可能做全面的评价。但是我敢于断言,这是一部有精神积累的诗集。在他或长或短的诗句里,凝聚了他数十年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他以诗的眼光和角度所作出的一些判断,往往有他独到的体验。他是一个钟情于诗的人,但不像有的人那样给诗加上许多不切实际的光环。且看其《诗行》:

一种平面的容器

试图聚拢些什么

一张撑开的罾网

固执地守着虚无

一队不归的大雁

飞着“人”的惶惑

一柄犁头的黑暗开垦

留下的参差田垄

一架徒然攀登的梯子

期待一双手的承接

一座古老的炼狱

裸露的一行行黑色枯木

诗的无奈,诗的尴尬,甚至诗的残忍,均是他刻骨铭心的体验,生命深处的肺腑之言。作为都是热爱诗歌的人,我有时与他讨论一些诗的问题,彼此也常流露出这些情愫。我有时也跟他半开玩笑地说:你不如多写些诗评诗论之类的文章吧,也许比你的诗更有影响。我这样说,可能出于自身的偏见,但从他已发表的一些论文看,的确是有独到见解的。这也许同时证明着,他之所以写下这么多的“哲理诗”,恐怕也是基于对许多困扰着他而又试图解决和回答的问题的思考吧。

哲理诗之所以得以成立,大概是源于诗人的敏锐感知能力却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所以才以简短而富于哲理的诗行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诗人,晓明自然会对自身的“存在感”有许多体察,所以在这部诗集里,他的那些对自身的审视的诗,对向死而生的体验,我以为是写得最入心的。且看《我与世界若即若离》:

我与世界若即若离

游戏着走过世界边缘

我举着一面魔镜

世界在里面或倒映,或变形

当最后的时刻来临

我将把这面魔镜

对准自己——看一块活动的顽石

如何终于定型

这首诗对自身生命过程的审视,表面弥漫着一种冷眼旁观的嘲弄意味,骨子里却包含对奇幻多变的世界的深情凝视。一个有自觉的生命意识的人,不但能够客观地认清世界的本真面目,也能深切地体察到世界的无穷变化中,亦隐含着对人的主体的改变。至于如何定型自身,则是需要大限到来之际才能说定的,

在阅读庄晓明这些哲理诗时,我似乎忽然领悟,哲理不是真理。因为哲理的感悟是一种瞬间性的突击或进入,而非冷静严密思考后的结论。只有从这样的角度阅读哲理诗,我们才能领悟到它的趣味和睿智。庄晓明的“禅意”一辑中的那些“言辞片断”,就充满这一类趣味和睿智。试读其中一节:

他们把世界赶进了一条死巷

却并不准备捕捞

只是高兴地把水搅浑

这是一种对现象的解释吗?这种现象其实是无解的。你只能进入它,无法解答它。

人生如此,社会如斯,诗人的职责似乎在做一个永远的忧虑者,或愤世嫉俗,或安贫乐道,全在自身的选择罢了。那种试图以诗的只言片语一定乾坤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幻觉。

晓明的这部诗集是驳杂而睿智的,因而注定了它的某些不那么优秀的诗篇的存在,但同时更因其睿智而获得艺术的价值和定位。我愿意向一切有兴趣于读诗的朋友推荐这部诗集,耐心地读下去,必有益于你身心的健康成长。

                       2017年5月24日于扬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6-3 07:09 , Processed in 0.03031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