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477|回复: 4

[游记] 探访仪征古迹之朴席隆觉寺、周孝妇祠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1861

回帖

15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7994
发表于 2018-3-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撰写扬州建委的“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丛书”《扬州长江古镇》之朴席篇,我于2018年2月24日用一整天的时间,跑了朴席集镇周边十个点,隆觉寺和周孝妇祠遗址是必去的。
朴席探访图.jpg 【朴席探访图】

我最近一次去朴席公干,是2008年2月1日,腊月里去三联村给贫困户送慰问金去的,当年6月朴席就划归扬州开发区了,2016年我曾经去过土沟村探访李阁老墓,但十年来没有到过朴席镇上,行前做功课,请教扬州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行政审批局长徐春如,她过去在仪征开发区做过管委会副主任,朴席划出后她在朴席做过党委书记,她说,我早就不在朴席啦,但我可以把你介绍给现在的镇长,仪征人,可以帮你联系有关知情人,接待你帮你探访。我说谢谢啦,我先自己撞木钟,没法子时再向您求援。
20080201三联送温暖.jpg 【三联送温暖】

我从东西石人头、爱乡路探访过来到镇上,把车停在坤余路,已经十二点多了。步行到朴席中心学校,向门卫打听周孝妇祠,一问三不知,旁边一位和蔼老师说,南面幼儿园的经老板,喜欢收集古物,也许他知道,我带你去。门卫称他周主任,我正想请教,他主动笑道:你是巫晨吧?我经常在论坛上看你的文章,今天探访到朴席来啦?我既意外又高兴,有人认同我的文章嘛!我们边走边交谈,他叫周正华,朴席双桥人,原来在朴席教办,教办撤销后到学校做老师,今天正月初九还没开学,但老师要提前来做些准备。他认识我从前的同事陈恩才,因为陈恩才曾在朴席中学当过老师。

说话间来到了朴席镇中心幼儿园,周主任把我介绍给经总,经总说,喔——你就是巫晨啊?我经常在收藏群里看你文章,是你粉丝哦,今天见到真人啦!我跟你的继任巫安春,沾着亲呢。正好有些东西,都是朴席工地上的,请你看看。

经总叫经恒玉,朴席本地人,搞基建前期工程的,改制时买下了朴席中心幼儿园。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隆觉寺的石栏,舍利塔的残件。在经总家里,看到一方“圣旨”石刻,说是当初从仪征南门一带拆了古建筑给朴席盖粮站砌在了墙里,在粮站遗址上找到的,我看雕工精美,器形完整,推测是牌坊上的部件。
隆觉寺石栏.jpg 【隆觉寺石栏】
圣旨石刻.jpg 【圣旨石刻】

闲谈时经总问:吃过了没有啊?我实言相告:还没呢。我是从东西石人头、爱乡路过来,停车在坤余路,原想一路走到学校,如果看到路边有小面馆就解决午饭,可是这条路不繁华啊,没有饭店,也许正月初九人家还没开门?反正还没吃呢。经总说那客气啥,在我家吃!我说初次见面怎么好意思?要不然就简单点下碗面吧?经总的夫人立即下厨房,给我做了碗青菜烀烂面,内含咸肉和荷包蛋,下午一点多钟了,我香喷喷地吃完面条,啧啧,汤都没剩。
煮面.jpg 【煮面】

吃完面条,走出幼儿园,经总指着正南面说,这里就是周孝妇祠原址,后来做了小学,现在拆了准备开发。又指着东侧说,这里就是隆觉寺原址,做过粮站的,也一起拆了。我们在废墟(其实连废墟都不是)处张望,啥都没有啦!回到幼儿园门口,我们仨合个影,缘分呐!然后经总带我们去另一位当地收藏爱好者张寿民家,说他家有好多石头,尤其一块碑,你肯定喜欢。
三人合影.jpg 【三人合影】

张寿民不在家,他太太帮我们解开石头上绑着的塑料布,一块石碑映入眼帘。这块石碑器形完整,下面的榫头也在,字迹清晰可辨,我初读了一下,判断是曾国荃管理两淮盐务时,批准勒石的湘帮帮规,时间是光绪十年。当时发了个朋友圈,被仪征博物馆刘勤馆长看到,与我联系要来征集或拓片,结果几天后(正月十四)我带着博物馆夏晶、杨丽和曹骏三位专家又来了趟朴席。
这一次,经总给我们看了他的藏品,1997年5月从朴席中学基建工地出土的“青瓷盘口束颈四系壶”,专家们鉴定为东晋青瓷,这使我很高兴:可将朴树湾的历史前推到东晋,与欧阳埭(仪扬河)同步了。
青瓷盘口束颈四系壶.jpg 【青瓷盘口束颈四系壶】

经总又带我们去张寿民家细看了湘帮石碑,博物馆同志们与张总商量征集或拓片。
湘帮石碑.jpg 【湘帮石碑】

周主任带我们去朴席派出所,因为据说周孝妇祠的石额在里面,我们看到了一块石碑,但不是周孝妇祠的,还看到一只“石狗”,我看是金蟾不是狗,民警说是土沟两村民从河里捞出来后因收藏矛盾报警,被派出所收起来的,我暗猜可能是土沟李阁老墓上的石像生,但是我看到过李阁老墓残件,是青石的,这个是麻石的,不像,再说,也没听说过石像生有金蟾的。
金蟾.jpg 【金蟾】

隆觉寺和周孝妇祠的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看到了隆觉寺的石栏和舍利塔残件,回仪征后到博物馆签了个协议,得到了隆觉寺的石碑照片和释读文字,结合县志等史料,在此将隆觉寺和周孝妇祠的情况整理如下:

隆觉寺,在县东三十里,朴树湾运河北。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由僧“大惠”建立,后废于元末之乱;明朝洪武年间,由僧“德全”重建;景泰初年进行了修缮,都御史张楷撰《记》;康熙五十六年,邑人王复衡重修;雍正年间,由僧“冶牧”与徒弟“实悦”募十方重修;乾隆四十年,僧“秀虔”等相继兴修。

县志介绍雍正年间重修隆觉寺的“冶牧”和尚:他是河南夏邑冯氏的儿子。母亲在怀孕时,即不能吃荤。生了他才三日,母亲梦见儿子对他说:“我投错了胎,误入您家了,今天我就走。”母亲梦中急切留他,因而惊醒。当天,孩子果然不肯吃奶了,母亲向观音大士祈祷,许诺让儿子长大后出家,孩子即恢复吃奶。长到七岁时,入本乡洪福寺披剃出家,二十岁时,上宝华山学律,学成之后,从宝华山来仪征任隆觉寺方丈。冶牧刚来的时候,隆觉寺仅剩几间房子,他以德行感人,很快就赢得了信众支持,向隆觉寺捐田的施主接踵而来。冶牧有了资金实力后,重修山门、增建殿宇,使隆觉寺成为远近闻名的丛林。冶牧年过八十后坐化,葬在隆觉寺之东。他的继任者是“敷和”和尚,“敷和”的继任者是“岫雯”和尚,他们均能守持戒律。去世后分葬于冶牧之左、右。如今隆觉寺巍然并峙于旁屋的三石塔,就是他们。

仪征博物馆收藏的隆觉寺碑,是民国甲寅(三年,1914)杨焕文等25人捐资修建庙宇落成的纪念碑,从碑文得知,隆觉寺于咸丰三年(1853)毁于太平天国战争,战乱结束后有僧人回来重建,但规模很小,仅几间房子,几亩薄田,乡亲们商定重修庙宇,到九华山请来了“明圣”老和尚,老和尚含辛茹苦,集腋成裘,筹集到了巨款,盖造了几十间瓦屋,赎回了几百亩庙田,由于积劳成疾,传位给了“性山”老和尚,又增加了圩田八十多亩。两位和尚去世后,又从金山寺请来了“根心”和尚主持五年,建起了韦陀前殿,然后又择贤而让位于“普会”和尚,在普会和尚主持下,承购了水田三十余亩,赎回了资产壹千余金,几年后重建大雄宝殿,再修丈六金身。普会和尚还监造周孝妇祠,兼管仪征城东宝坊寺。恰逢大雄宝殿落成和根心老和尚受戒纪念日,杨文焕等人搞个仪式,立碑纪念。
隆觉寺碑.jpg 【仪征博物馆藏隆觉寺碑】

除上面史料提及的大惠、德全、冶牧、实悦、敷和、岫雯、秀虔、明圣、性山、根心、普会等主持外,朴席地方文史爱好者胡传裕在他的《朴树湾古隆觉寺》一文中,援引仪征文史资料,续记了民国三年之后的几位主持,分别是:默元、浦仁、明度、养廉。

1994年版的《仪征市志》记载,仪征古代规模较大的佛教庙宇有三座:天宁寺、资福寺、隆觉寺。位于朴树湾的隆觉寺,初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明清时多次修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及藏经楼、钟板堂、云水堂、禅房、斋房等建筑,寺僧最多时有160人,寺产有良田600亩,芦洲3000亩。上世纪五十年代隆觉寺主持养廉被推选为县政协常务委员。

县志上还有与隆觉寺有关的故事,简单分享一下。

乾隆十七年(1752),仪征人刘标考取了进士,后来官至开封知府。刘标取得好成绩,固然是他刻苦攻读的结果,但也与他父亲刘正实、叔叔刘丰年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有关。

刘正实,字充符,歙县人,但取得了仪征籍,他的祖父是指挥使刘本。当初在歙县家乡时,催征钱粮排到他家轮值,有超过二万两的欠款,他和弟弟刘丰年,慨然任捐。由于弟兄俩的资金有限,不够还,因此求助于在仪征做盐商的老乡,经过不懈努力,家乡的困难得到了疏解。有一次刘正实经过江宁镇,看见有人卖老婆还债在那里哭得伤心,当即付钱帮他赎还。他还建造红船在江口救生。他修桥葺亭,善行甚多,后来被授知州。他的弟弟刘丰年,字雨田,在宾州做官,官声不错。刘正实外出做官之前住在仪征,有一年遇到饥荒,官家在西郊赈粥,老百姓纷纷前往,人多粥少。刘丰年说:早上去中午才能喝上粥,这要饿死多少人啊!于是就在船田庵(仪征西门外十里),每天早上煮粥济民。每年的夏天,刘家都要在朴树湾隆觉寺的僧舍施茶,冬天则备姜汤给路人。他们还在城里城外捐赠棉衣给穷人。

民间传说,隆觉寺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里面睡过一觉而得名的,笔者认真查过高宗实录,乾隆六次南巡每次过江,来回皆走瓜洲,未走朴席。

顺便说一句,查圣祖实录,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只有第一次康熙二十三年(1684)是从仪真来回的,也确实住在仪真(御舟泊仪真江干)。原因是他准备先去南京,后来因风向问题,去了镇江。后面五次他都是从瓜洲过江,先去苏杭,再去南京,回到镇江,过江到扬州。仪征民间传说康熙曾驻跸城东宝坊寺,宝坊寺也确实建有皇恩亭,但史料没有载明康熙驻跸宝坊寺。

下面说说周孝妇祠,她的事迹是“割肝救姑”。

先说一下“姑”字的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姑,夫母也。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也就是说,妻子称呼丈夫的妈妈,现在叫“婆婆、婆母、老婆婆”,古代文言文为“姑”。这个“姑”不是姑妈,也不是小姑子,更不是姑娘。唐诗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就是说的拜公婆。

周孝妇祠,在朴树湾。明朝崇祯七年(1634),郡人姚思孝(曾任崇祯间大理寺少卿、南明刑部侍郎)捐资首倡,专为农民周祥的妻子、孝妇张氏而建。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知县陆师与乡绅王复衡等重建。姚思孝还撰写了《周孝妇祠记》。记中说:

古代的孝妇有很多,但是从未听说过有刲(音kuī,就是割的意思)自己的肝,用来治疗老婆婆疾病的。刲肝,是从周孝妇开始的。
妇人张氏,嫁给了农家子弟周祥,老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躺在病床上有几年了。张氏很担忧、心疼,整天想着如何给婆婆看病,有时候夜里坐起来哭泣。有一天看见一位道士站在门口,就请教他给婆婆治病的办法,道士说,给她吃活人肝,马上就好了。张氏追问:怎样才能找到活人肝呢?道士答道,每个人身上都有肝,割下来不就有了。说完,道士就不见了。张氏想:这是神人给我的暗示吗?周祥有个族弟,叫周文显,曾经为了给父母治病,割过大腿上的肉,张氏就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顺便问一问他是怎样割肉的,文显说,割就是割呗,你问这个干什么?张氏回去以后,暗自找了一把六寸馀的利刃准备自己动手,但一时找不到机会。于是她就借故催促周祥去下地干活,自己在家割破左腹,找到自己的肝,割了几寸下来,做成肝羹给婆婆。婆婆平时喜欢小叔子、小姑子,张氏怕婆婆让给他们吃,也借故叫他们出去玩,确保婆婆吃到肝羹。看着婆婆吃下去后,张氏这才卧床。周祥回家后问道,刚才还好好的,咋就睡床上了?张氏说,肚子疼。小姑子回来后来找她玩,看到大嫂鲜血淋漓躺在草席上,吓了一大跳,赶紧向妈妈报告,老婆婆恍然大悟:我说刚才吃的羹为啥特别香啊!后来她的病逐渐好了。

这是万历甲午(二十二年、1594)八月二十一日发生的事。当时的仪征县令、博陵王公(王应元)获知消息后,甚为感动,经向上级请示并获批准,每月给张氏赐米若干。但是自从王知县调走以后,官家的供应就没有了。

今年,我躲避喧嚣暂住在朴树湾,离孝妇家不远,父老们向我讲述孝妇的故事,甚为详细。原来在河边竖有表彰木柱牌坊,如今已经腐朽倒塌,遗迹也难找到了,所以就想着该做点什么来纪念表彰。三塔院的和尚“圆明”感慨地说:我佛教导,供养百亿如来,不如供养一父母,为人处世,难道不是以忠孝为本吗?我发愿为这位孝妇建祠,以她作为教化天下为人妻者的榜样!因而他发起捐赀,大家赞助,一起出力建成了周孝妇祠。

祠成之日,我姚某有话说:有些男子遇到些挫折,硬汉子也会俯首低头,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我们本地在数百年内,并没有出几个忠臣孝子。一位妇女,没有读过书,说话办事全凭着天性,却能够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烈则露筋(祝穆《方舆胜览》载:有女子路过,天晚了露宿在野外,附近的农户大嫂邀她去屋内,她说,你丈夫在家呢,我宁可被蚊虫咬死,也不能失节啊。谁知天亮后她果然被蚊虫咬死了,筋都露出来了),孝则刲肝,弃生死取大义。我每当想起这事,总是肃然起敬。《论语》曰:《诗》可以兴。今后路过孝妇祠的人,也可以深受教育了!

县志上还有郑元勋(1603-1644,广陵人,字超宗,号惠东。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的诗:
每到邨前凭吊深,阳刚偏不没柔阴。
烹肝岂羡三生养?刳腹能全七窍心。
锡命自天崇孝志,专祠得地表徽音。
乡人就义非无感,千古同推烈士衿。

县志人物志列女条目,有周孝妇的传,内容比姚思孝的碑记还要详细些:

周孝妇本性张,是农民周祥的妻子,朴树湾里人。她是个孝顺的人,尤其对老婆婆更是周到。万历二十三年(1595),老婆婆病了,家里穷请不起大夫,躺倒在床上多日不起,张氏终日祈天祝神。忽然有一天一位方士站在门口说:“须人肝,方可疗。”张氏为婆婆的病情很着急,就问:人肝在什么方位啊?方士告诉了她肝的位置,张氏就悄悄地找了一把六寸馀的利刃藏起来。因生怕周详吓到,把他支到下地干活,然后从自己左胁下,割了两刀,仅仅看到些如絮的粘膜,张氏又用手伸进去探找,手腕全部进入体内,始得摸到肝部,割了二寸许,强忍着痛楚,尽量装着没事,将肝做成羹,给婆婆吃,婆婆吃了以后,感觉味道很好,有些甜,继而病就好了,能站起来。周祥回家以后,看见张氏睡在席子上,垫的席子上全是鲜血,一问才知事由,左邻右舍听说此事,都非常惊异,消息传到县令王公应元那里,赶紧上报典型,并且每月发米,立匾建坊。后来王应元调走了,米就不发了,牌坊也逐渐朽塌了。直到崇祯九年,郡人姚思孝发起恢复重建周孝妇祠,立了石碑以表彰之。

古代科技不发达,常见孝子割肉给父母做药引的记载,周孝妇给老婆婆割肝,那是很少见的,估计她自己活不长,老婆婆的病也未必是因为吃了她的肝才好的。我们现代人,给父母做些孝顺的事就很好了,千万别去割肝割肉,那是不符合科学的。此番去朴席,确认了周孝妇祠的遗址位置,原来在朴席小学里的石额和石碑,被扬州文物局收去了,这是扬州文物局徐国兵副局长提供的原来嵌在朴小墙上的石额照片。右有“民国三年六月”,中有“周孝妇祠”,左有“仪征县知事郝炳章重建”字样。
周孝妇祠石额.jpg 【周孝妇祠石额】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4086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8599
发表于 2018-3-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人生留白,诗歌情怀。

Rank: 8Rank: 8

金钱
94588
QQ
发表于 2018-3-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联通
好多古物,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06

回帖

4866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8752
发表于 2018-3-7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全是老熟人,陈恩才老婆叫谢琴,经恒玉有这么多值钱的好东西啊,下次回朴席去搜刮搜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主题

30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金钱
226178
发表于 2018-3-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仪征历史文化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12-27 17:27 , Processed in 0.07954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