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911|回复: 0

[游记] 探访仪征古迹之马集二亭山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1861

回帖

15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7994
发表于 2018-5-2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曾经写过一篇读史笔记《仪真观——仪征的源头》,后来在撰写《文化马集》一书马集历史部分时,将这篇文章作了扩展完善,标题为《瑞映福地仪真观》,然而按我的风格,有点历史遗迹的地方,我是尽量要身临其境探访感受一下的,对仪真观遗址二亭山,更应如此。二亭山方圆多大?能设置冶炼炉吗?有建设仪真观的空间吗?里面能放得下“青鸾亭、白鹤亭、藏云轩、得月亭、炼丹井”等景点吗?这些疑问只有到现场探访才能豁然。我请《文化马集》编委会成员、马集宣传科长耿鹤军安排熟悉情况的同志带我前往,2018年5月25日下午成行了,我驱车直奔马集镇政府,马集文化站站长王卉芳、镇志办工作人员(原马集岔镇小学校长)周长河,在文化站等我,会齐后上车一同前往二亭山。

二亭山位于马集镇政府以北2公里,任汉桥水库以东1公里,距离仪征老北门直线距离为9公里,从马集镇区前往任汉桥水库的102乡道经过二亭山。二亭山所在的行政村,曾经就叫二亭村,村部就设在山上,2000年并村时,将二亭村撤销,并入了爱国村。

我们把车停在二亭山西侧,这里原来是二亭山行政村村部,村部撤销后这里变成了“仪征市爱国塑化有限公司”,我们原想沿着企业的围墙绕到山北去看看,怎奈坡陡难行,只好重新开车到山的东侧,东侧也是个企业,砂石厂。我们停车在厂区里,徒步察看山形地势。

由于身在山中,看不出全貌,我执意请周校长带我从东侧农田的田埂上绕行到山北去,途中与周校长交谈得知,他1952年出生,今年67岁,1972年曾经参加过二亭山开山炸石,石头是青黑色的,现在周边农户家还有不少用于圈围墙或铺路,我一看,与仪征大小铜山捺山乌山的石头一样,玄武岩,可见二亭山原来也是个火山口。在田地里遇到一位正在劳作的周校长的熟人,叫陶玉金,73岁,本地人(爱国村俞兴组),他放下手里农活,带我们前往山北。

大概行走了一公里左右,我们绕到了山后,这里视野没有遮挡,山北面有一口大塘,站在塘边可以看到二亭山的全貌。根据周、陶两位的描述,这口塘原来是山体,山的主峰就在这塘的位置,比现在存在的山体要高,估计得有二三十米,因为采石,由高变平,由平变凹,我说这个可以理解,过去老百姓发家手段有限,挖山采石是少数想得出来的致富路子,小铜山、蜘蛛山都变成了水塘,捺山和大铜山要不是有驻军,恐怕也逃脱不了这个命运。我很满意这个视角,邀请他俩自拍合影,由于没带自拍杆,拍的三人合影惨不忍睹,只好两两组合,拍双人的。
【二亭山实景】【我与周长河】【我与陶玉金】

回家后做了点功课,百度卫星图显示,二亭山是个椭圆形的孤山,东西368米,南北255米,山体西侧是塑化公司,东侧是砂石厂,北面是水塘。如下图:
【二亭山鸟瞰图】

二亭山是因为山上曾建有两座亭子而得名的,这两座亭子,叫青鸾亭、白鹤亭,《道光重修仪征县志》援引《隆庆仪真县志》等史料记载:“青鸾、白鹤亭,在西小山。大中祥符间,铸金像成,有青鸾、白鹤翔舞之异,因建于亭于此。”还援引《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的记载:“鸾鹤亭,大中祥符六年,司天台言:‘建安军西山有旺气。’即其地铸圣像。时有青鸾、白鹤、景云,盘绕炉冶之处。诏即其地建仪真观,立青鸾、白鹤二亭。”
【《隆庆仪真县志》青鸾白鹤亭书影】

《隆庆仪真县志》(申志)还记载:小山在县北十五里。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京师建玉清昭应宫,司天言,建安军西小山有王气,可以镕铸圣像,诏丁谓即其地铸之,有青鸾白鹤景云盘绕炉冶之上,仪成,迎奉赴阙,诏,即其地建天庆仪真观,赐号:瑞映福地。
【《隆庆仪真县志》小山书影】

《康熙仪真县志》(陆志)记载,皇上在赐额“天庆仪真观”的同时,还赐字“瑞映福地”。因为在铸造金像的时候,有青鸾、白鹤盘绕冶炉之上,所以后来在这里建造了青鸾、白鹤两个亭子。

有青鸾、白鹤盘绕冶炉之上以及建两个亭子的说法,始见于熊克(1132-1204,字子复,建阳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的《九朝通略》,府志和县志都是援引自此。

宋代的皇帝喜欢道教,宋真宗要在东京汴梁建玉清昭应宫,宫中需要供奉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尊像,镕铸圣像不能随便在哪都行,必须慎重选址,需要有祥瑞之兆,铜像很重很大需要方便运输,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荣幸地落在了建安军(宋初仪征的地名),具体地点在“县北十五里的小山”,今马集镇境内。负责这项工程的,是参知政事、迎奉使丁谓,在镕铸的过程中,有青鸾、白鹤两只仙鸟和祥云朵朵盘绕在炉冶之上。圣像铸成后,经运河直达汴京,沿途州县及京师都有隆重的迎奉仪式,皇帝也选择吉日,安放圣像并进行祭拜活动。事成之后,论功行赏,将建安军升格为真州,在圣像镕范之地建仪真观。并且赐号为“瑞映福地”。 又因为在铸造金像的时候,有青鸾、白鹤盘绕冶炉之上,所以后来在这里还建造了青鸾、白鹤两个亭子。

隆庆县志给出的小山地理位置,是“县北十五里”,这与今天的二亭山位置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为什么北宋司天的建议中将小山叫做“西小山”?建在二亭山的仪真观又被称作“西宫”,道光志卷七舆地志有“西宫”条目:“即仪真观址,内有藏云轩、得月亭,蔡莱、吴机西宫有诗”。这个“西”,是相对哪个参照物的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因为在研读宋代《陈旉农书》有关史料时,他的原籍也是这个问题,宋史和仪征县志中都没有陈旉的传,从农书自序中,他自称“西山隐居全真子”,“躬耕西山”。

为什么位于城区正北的小山,曾经被叫做“西小山”呢?

查县志之城池篇,北宋乾德二年(964),升迎銮镇为建安军,筑城一千一百六十丈,形类“凸”字。四门,东曰“行春”,西曰“延丰”,南曰“宁江”,北曰“来远”。寻增“济川”、“通阓”。周回凡五里三十步。胡《志》云:“按,今鼓楼圈,即宋宁江门。”

由此可知,仪征城区原有的城池,是从北宋乾德二年(964)升迎銮镇为建安军时开始修筑的。在此之前,迎銮镇并没有城池。

但仪征在宋代之前也是个县域,唐代时叫扬子县,是有县城的,只是县城并不在迎銮镇,道光志“扬子院”条目记载:扬子院,在扬子县。唐肃宗朝,刘晏自扬州至。郑滑置巡院十三,江淮置扬子院,领盐官,置盐铁留后。又于扬子院置十船厂,设官主之。那么唐代的扬子县城在哪里呢?县志援引宋代文人张榘的考证:距润州不过二、三十里,即今新城以东、瓜渚以西境。
【《隆庆仪真县志》唐疆域书影】

根据张榘的考证和隆庆县志的唐疆域图可知,建安军筑城之前,扬子县的县城应在新城乃至以东地方,从这个位置看“小山”,称之为“西小山”就顺理成章了。

自从鲁哀公九年(前486)吴王夫差开邗沟,仪征江边就一直是运河入江口,清代仪征学者刘文琪撰《扬州水道记》,援引《汉书•地理志》、东汉应劭《地理风俗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新唐书•地理志》、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清初顾祖禹《方舆纪要》等史料考证,认为汉代运河受江口在古江都县城(今仪征新城)附近,东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由于长江水位后退,原来从江都故城附近受江的邗沟逐渐淤塞,史称“江都水断”,朝廷为了保证通航,另开新河并筑欧阳埭,就是今天的仪扬运河,运河受江口在今新城西南(白沙),此后运河入江口始终在白沙镇附近。

从唐疆域图还可以看出,唐代运河入江口只有两处:白沙镇和伊娄河。伊娄河开挖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比仪征入江口晚1224年,白沙镇附近作为历史悠久、曾经唯一的运河入江口,对严重依赖漕运的北宋朝廷来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升迎銮镇(原白沙镇)为建安军并在此筑城,以及后来再升建安军为真州,都是出于对巩固仪征漕运枢纽地位的考虑。

笔者分析,从唐代原扬子县治的方位看,今二亭山的位置确实是“西小山”,这个称谓成为了习惯俗称,司天说建安军西小山有旺气的时间是大中祥符六年(1013)左右,此时建安军城池虽已建成,但司天仍按习惯称谓说成“西小山”,陈旉写农书自序时自称“西山隐居全真子”,“躬耕西山”,估计也是按习惯称谓来的。

称小山为“西小山”还有另一个可能的因素:

我在研读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时,有一条信息也很困惑: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六日,在仪征老家养病的张集馨(时任福建汀漳龙道台)遭太平军追杀,他沿大路向北奔逃时,沿途看见“四乡俱有火光,巴祠亦为焚毁”。按我们今天的习惯思维,仪征往中后山区最靠近巴祠的是泗大线公路,巴祠在泗大线以东2.5公里,中间还隔着不少山林,不太可能看到火光。

为此我翻查了有关资料,在《仪征市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八篇“交通邮电供电”第二章“陆路交通”第一节“公路”条目中有如下表述:“民国初年,仪征没有公路,只有长期形成的土大路。……向北有四条大路……由茶蓬向北经牌楼、新民集到高家集,约18公里,再向北到陈家集。”可见民国新建的泗大线公路并不是沿着古代土大路修建的,而是在其西侧与之平行且大致相距2-3公里。这条信息上描述的土大路今天依稀还在,如果以这条自古以来的土大路为参照,则小山确实在其西侧,巴祠距离土大路仅300多米,张集馨看到巴祠火光也就不奇怪了。
【二亭山在土大路以西】

探讨过小山为什么叫“西小山”后,再来谈谈二亭山的“祥瑞”。

二亭山的祥瑞有二:一是大中祥符六年(1013),司天言:“建安军西小山有王气”,这是选址在仪征镕铸金像的重要依据;二是在镕铸过程中,有青鸾、白鹤和景云盘绕炉冶之上,这使得宋真宗非常高兴,说明选址正确,此地确实是“瑞映福地”,所以功成之后,在此地建“仪真观”、升建安军为真州。

在笔者看来,这两条祥瑞均属似是而非的癔说,旺气(王气)是个啥?司天在汴京看到的还是亲自来仪征看到的?估计多半是由仪征的地方官报上去的。在镕铸过程中有青鸾、白鹤绕飞冶炼炉也不可信,碰巧有鸟飞过有可能,古代又没有照相机,还不是随地方官瞎报,只要皇帝高兴就成!

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他可是非常需要祥瑞的!

宋真宗名叫赵恒(968-1022),是宋朝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祖的侄子,宋太宗的第三子,曾用名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在位时使用过五个年号:咸平 、  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真宗是他死后的庙号。

大众对皇帝的称谓基本分三个时间段:

唐代以前称谥号,比如称司马炎为晋武帝而不是晋世祖;
唐代以后称庙号,比如称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唐文帝;
明代以后称年号,比如称爱新觉罗弘历为乾隆皇帝,很少用清高宗。

这是因为唐朝以前皇帝大都只有谥号,少数皇帝才有庙号;唐朝以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但年号经常更改;明朝以后皇帝基本上只用一个年号。

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颇有建树,最著名的大事是景德元年(1004)御驾亲征北伐大辽,次年与之达成“澶渊之盟”,以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岁币),换来两国120年和平,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虽说“澶渊之盟”后,宋朝通过边贸的获益远超岁币付出,但总有“城下之盟”的议论,宋真宗本来还很自豪,听到议论后极不自信,决意搞一次泰山封禅活动。然而封禅劳民伤财,遭到不少人反对,为了举办成功,必须大造舆论,于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上报祥瑞,就成了政治时髦,通过封禅活动,宋真宗尝到了以祥瑞树立权威、凝聚人心的甜头,此后数年,热情不减。

宋真宗自己带头“造”祥瑞,说梦见神人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斋戒一个月后,果然有天书“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 于是他下诏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允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又授意大臣加以经义附和,一时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比如大中祥符三年(1010)十一月,陕州报黄河清,十二月再报黄河清;大中祥符五年(1012)闰十月,建安军铸圣像龙见云中;大中祥符六年(1013)二月,泰州报海陵草中生圣米可济饥(《宋史》卷七、八)。所以笔者认为,建安军小山有旺气、镕铸圣像时有青鸾、白鹤环绕等“祥瑞”,都是顺应当时政治氛围的产物。

宋真宗还有两件事情值得说说,一是“狸猫换太子”,二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讲述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真宗赵恒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故事脍炙人口,还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又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各种剧目竞相传唱。

但是《宋史》记载的并没有这么曲折,大意是:宋真宗原配郭皇后去世后,就将自己最宠爱的刘妃当了皇后(章献皇后刘娥)。宋真宗与刘未生子,但与刘的李姓侍女(李宸妃)生下一子,刘皇后亲自抚养,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宋仁宗十三岁即位,皇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十一年,她死后,旁人才敢告诉仁宗真相,仁宗得知生母是李氏,立即前往宸妃殡所,开棺亲视遗骸,见李宸妃身着皇后冠服,棺中贮满水银,其容如生。仁宗知刘娥并未亏待李宸妃,暗自叹息说:“人言究不可尽信。”,乃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待刘氏恩礼如故。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宋真宗赵恒所作《励学篇》诗中名句。他喜好文学,著有《御制集》三百卷,今仅存《玉京集》六卷。他还是一名诗人,著名的诗有《励学篇》、《工鸟学》、《七绝》、《赐丁谓》、《赐王钦若除太子太保判杭州十韵》及词作《西江月》等,《全宋诗》录其诗二十二首。其中《励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广为流传。

《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用天降祥瑞来迷惑普罗大众,用读书上进以鼓励精英士子,对象不同,应用的理论也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江山永固。由于他推崇道教,也由于仪征古代优越的运河枢纽地位,在仪征留下了仪真观、二亭山的历史遗迹,这是仪征人民引以为豪的历史名片。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12-27 16:43 , Processed in 0.02988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