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676|回复: 1

[游记] 探访仪征古迹之新城破山口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1861

回帖

15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7994
发表于 2018-9-1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9月2日上午,我网友田易允去新城三将军庙探访,完成后顺道去了破山口和烟袋山,本文是说破山口的,另外两个点有各自的探访记。

破山囗与三将军庙、烟袋山都位于连绵蜀冈之上,蜀冈是古长江北岸,随着江水东延、江滩出露,自然的山洪要下江,耕种的百姓要下圩,在东西走向的蜀冈上形成了若干条南北向的通道,类似西藏的垭口、新疆的达坂。位于新城镇郁桥村史家营与新城镇(原龙河乡)马坝村李家营魏家洼交界处的这个蜀冈通道,就叫破山口。

如今蜀冈新城段已经是上汽仪征公司厂区的北界,原来地图上标注的坡山茶厂已经被上汽二期工程取而代之,我们在联众路附近努力寻找着破山口的印迹。
破山口位置.jpg 【破山口位置】 破山口现状.jpg 【破山口现状】

县志上这样介绍破山:窦家山,在县东北八里。昔有窦姓者居之,今俗名破山。

县志上还说,明乡贡进士蒋矿(字鸣远)墓在窦家山;封工部员外郎蒋鏸(蒋山卿父亲)墓在窦家山。仪征名人黄瓒(1455-1524,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南京兵部右侍郎)还给蒋矿撰写了墓志铭。

《文化新城》一书中有新城文化站原站长王德钧的文章,说此地有旗杆山、状元牌坊、状元坟(疑似洪钧)、孙百万等掌故,有兴趣的朋友可找来看看。

然而本文的重点,在于破山口出土了成套 青-铜-器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在《破山口青铜器三题》一文中说,1985年冬,他负责的南博组和仪征文化局部分同志组成联合考古队,在破山口及烟袋山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发掘,其间作者在李家营和史家营,对当年挖掘青铜器一事作了调查,利用住在村里的机会,走访了多位当年亲自参加过挖宝或围观过挖宝的60岁以上老人,结合仪征文化局孙庆飞的调查,基本了解到了青铜器的出土过程。

1930年秋,几个放牛的小孩在破山口南坡挖坑准备烤红薯,挖到了一只铜罐子,怕大人知道,先埋了,过几天村里来了换糖的,就扒出来换了一大块麦芽糖分而食之。

换糖的将铜罐子带到镇江卖给了古董店,卖了200块(一说500块)大洋。换糖的再来破山口问小孩在哪里挖到的?同时鼓动村里的大人去挖,挖到小的给20大洋,大的给50大洋。12月19日,先是史家营和李家营的大人来挖,随后附近其他村庄的人也加入了进来,霎时间山上山下人头攒动,土锹洋镐此起彼伏,出土了几十件青铜器,东庄财主孙百万的老婆前来阻止“挖他家祖坟”,被大伙儿拎起来甩到山下去。蔚为壮观的挖宝活动从早晨持续到黑夜,破山真的变成了百孔千疮的“破山”。

然而挖到宝贝的人不想卖给换糖的了,他们要自己卖到扬州或镇江去,得个高价钱。孙百万告到县政府,要求严惩挖他祖坟者,天主教堂的加拿大传教士向县长承诺出巨资收购。于是县长派人下乡,宣传动员大家上缴,但没人响应。县里的人一走,大家纷纷将宝物藏到猪圈、茅坑、草垛、灰堆、菜地、水沟等处。

挖宝第三天,县长派马队包围了村庄,他自己也带着军警赶到史家营村场上,先礼后兵,先宣讲大义但无人响应,后决定每家抓一个男丁关到县大牢,带东西来赎人。

县长走后,挖到宝的起先还不肯交,那些没挖到宝的人家,妇女拿着菜刀剁着砧板,天天到有宝的人家骂街,僵持到过年,吃不消了,纷纷交宝赎人,放回三、四十人,后来县长看看榨不出油水了,才将人全部放回。

县长留下了一部分青铜器遮人耳目,将二十多件交给加拿大传教士,这批古物从此不知所踪。

留下的青铜器于1948年转交到了姓雷的县长手上,他怕落到解放军手里,就将其砌在城南关帝庙的夹墙内,解放后雷县长被镇压,致死未交待此事。

人民政府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巧的是办公地点就在关帝庙,1955年下雨夹墙坍塌,十一件青铜器重见天日。1956年这批文物上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由南京博物院收藏。1959年4月,南京博物院来破山口做了一次探掘,尹焕章先生有《仪征破山口深掘出土铜器记略》一文,文中第一次披露了1930年破山口出土青铜器的情况。此次深掘,发现了一个南北长约3.8米、东西宽约2.6米的长方形墓坑,为竖穴土坑墓。

除了这批解放前关帝庙的11件较大器型青铜器外,解放后,仪征县文化馆曾在破山口征集到1件青铜戈和1件青铜鼎残片,戈上铸有一个人面纹,鼎片上有“父乙作宝尊彝”等铭文。1959年,南京博物院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又出土了青铜戈1枚、青铜镞23枚、青铜斧2件、青铜钺1件、青铜镰1件、青铜矛1件等小型青铜器,还有管状或珠状的绿松石30余粒,此外,还发现了一些青铜器碎片和陶鬲、陶罐残片等。1985年,张敏在此发掘调查时,也曾发现一些陶器残片。

仪征博物馆展板介绍青铜鼎残片铭文为“子作父宝尊”,与张敏文有差别。2015年1月《扬州晚报》介绍扬州博物馆“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展览,指该残片长16厘米,高7厘米,以此推测原器物为圆形鼎,体型较大,厚重,直口,设窃曲纹。其造型纹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南北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特点。内壁铸刻有阴文“子作父宝尊”字样,字体苍劲有力,为籀篆体。铭文格式为祭辞,此格式流行于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铭文大致的意思是:作礼器祭祀先人、颂扬祖德、传遗子孙后代。
子作父宝尊.jpg
【子作父宝尊残片】
兽面纹铜剑.jpg
【兽面纹铜剑】

张敏此文对破山口青铜器的年代特征作了分析,认为是西周晚期(前850-前770)。既有中原风格的,也有独特造型的,还有与江南吴国风格相似的。器物的品种数量和器型规格,明显超过三鼎墓的规模,很可能为使用七鼎或五鼎的诸侯王。从出土器物的组合看,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和玉石制成的工艺品,可以看出是一座规格及高的西周晚期贵族墓葬。

张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破山口西周墓应为邗国的墓葬,墓主人应为邗国的国君。理由是:

1、《管子•小问》有一段管仲与婢子对话,其中提到当年吴国和干国打仗(古语干、邗相通),干国的少年踊跃参军,推论干国与吴国的战争在春秋晚期;《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时间是鲁哀公九年(前486),此时邗国已经被吴国所灭。

2、1982年张敏曾在胥浦佐安做过调查,认为 “佐安”即为“干(邗)”的音转,佐安城为邗国的故城,破山口背山临江,风水宝地,是为邗国的贵族墓地。

张敏进一步推论,破山口可能为吴国灭邗国之前最后一任邗国国君的墓葬,年代大致在前875-前771之间。这些青铜器是这位国君生前用过、死后又用来陪葬的随葬品。

破山口出土的11件文物都在南京博物院,仪征博物馆展出5件复制品,还是很有看点的,特别是那个四凤纹铜盘,器型硕大,颇为震撼。以下彩色照片(含器物名称)系巫晨摄于仪征博物馆,黑白照片和文字解说来自张敏文章。

1、四凤盘。盘是古代盥洗用器,因盘的口沿上有四只振翅欲飞的小鸟,故称之为四凤盘。四凤盘体型硕大,与著名的虢(guo)季子白盘一样,应为沐浴用器。即古人在祭祀之前必须进行沐浴,以表示对祖宗或神灵的虔诚。大盘主要出现在西周,但四凤盘的形制与中原的大盘有较大差异,应为本地铸造。年代大致为西周晚期。

巫晨评论:上述解说某些地方有些疑惑。西周虢季子白盘来历非凡: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川老农耕地偶得,眉县县令徐燮以500文购得,卸任后带回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用于喂马,同治三年(1864)直隶提督刘铭传攻下常州后获此“马槽”,运回合肥老家,后代为避祸(军阀、日寇、国民党官吏)深埋地下,解放后第四代孙刘肃曾将盘挖出献给国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西周虢季子白盘器型巨大,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与浴缸无异,但它却不是沐浴用的,上面的8行111个字铭文表明,此盘是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等物,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仪征四凤纹铜盘虽无铭文,器型较大(2015年1月《扬州晚报》介绍扬州博物馆“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展览,指该盘直径达1米,重量达500斤),但用于沐浴好像又小了些。有些资料从“盘”字的象形字出发,考证应是用于人祭或牲祭盛血的,似乎更有道理。
四凤纹铜盘.jpg
【四凤纹铜盘】

2、鱼龙纹盘。也是盥洗用器,盘较小,应为洗手用,一般情况下,盘与匜(yi)同出,即盘与匜是配套使用的,使用时祭祀的贵族将手伸出,仆人一人执匜将水徐徐倒出,一人捧盘在下接水,供其洗手。盘最早可能出现在西周中期,鱼龙纹盘在中原以及其他地方也发现过,其年代大致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巫晨评论:这个盘较小,可以用于洗手,但也不是日用,而是祭祀专用。
鱼龙纹双耳铜盆.jpg
【鱼龙纹双耳铜盆】

3、素面鼎。鼎是烧煮食物用的炊具,最主要的礼器之一,尤其在西周,用鼎的数量往往与身份有关,所谓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至下士一鼎一簋等。这件鼎通体素面,仅上腹部有一道凸棱,耳立在口沿上,垂腹,圆柱足。鼎从商代至汉代一直沿用,其演变规律大致是深腹圜底——浅腹圜底——垂腹近似平底——半球形腹,鼎足从锥足——柱足——半圆形踢足。素面鼎的年代大致在西周晚期。
素面鼎.jpg
【素面鼎】

4、饕餮纹甗(yan)。是蒸煮食物的炊器,其延用时间大致从商代至春秋。破山口甗的造型与中原出土的基本一致,地方特征不明显,可能是中原输入。其年代应为西周晚期。
饕餮纹铜甗.jpg
【饕餮纹铜甗】

5、素面鬲(li)。鬲也是烧煮食物用的炊器,其沿用时间大致从商代至春秋战国,这件鬲小口、立耳、高分档,上腹部有一道凸棱,其造型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年代大致为西周晚期。
素面鬲.jpg
【素面鬲】

6、素面独耳鬲。造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是小口、高分档,在一足之上有一个半环耳,其年代大致为西周晚期。
素面独耳鬲.jpg
【素面独耳鬲】

7、凤纹盉(he)。是用来温酒的酒器,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战国,春秋以后的盉多有提梁,与西周有异。破山口的这件盉盖钮作三叉形,十分罕见,盖上饰一对凤鸟,盖与把之间以环相连,把上部作兽首形,前有管状流,上腹部饰鸟纹和环螭纹,垂腹、圆柱足。根据其特征,凤纹盉的年代可定为西周晚期。
巫晨评论:就是个水铫子。
凤纹铜盉.jpg
【凤纹盉】

8、方格纹瓿(bu)。瓿是盛酒用的酒器,流行的时间大致从商代至西周。这件瓿有两耳,耳上各出一个兽首,上腹部饰云纹带间圆圈纹带,下腹部饰斜方格纹,内填圆圈纹,地方特色明显。从器型上看,其年代应为西周中期。
方格纹瓿.jpg
【方格纹瓿】

9、云纹尊。尊亦是盛酒用的酒器,常常在祭祀时用尊盛酒,故后来引申为尊敬的意思。尊大部分素面、垂腹,仅在上腹部有一道云纹带,并出两个兽首,地方特征明显。其造型特征应为西周晚期。
云纹尊.jpg
【云纹尊】

10、鸟纹尊。造型为三段式,大部分素面,仅中腹部饰一道变体鸟纹。三段式尊在中原出现在商代,而南方地区则出现在春秋,故这件尊可以作为典型的南方青铜器。其年代可定为春秋早期。
鸟纹尊.jpg
【鸟纹尊】

11、云纹铲。为十分罕见的青铜器,其用途不明,可能是一种有着特殊用途的器具。铲体型硕大,厚重,后有长柄,柄的后端有銎(qiong),可纳木柄,柄与铲的交接部有一个半圆形的耳,可以系绳。铲的边缘饰一道卷云纹。此器型没有可比性,其年代大致与同出的器物相当。
云纹铲(箕).jpg
【云纹铲(青铜箕)】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772

回帖

2722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3255
发表于 2018-9-11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安徽–马鞍山 电信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12-27 17:04 , Processed in 0.10838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