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我市在扬州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工作。截至当年底,共处置低效用地242宗7918.96亩,完成目标任务宗数、面积的183.3%、172.2%。C类企业低效用地面积减少20.8%,D类企业低效用地面积减少18.7%。原C类企业亩均税收(不含扬州化工园区)同比由3.25万元提升至4.72万元,增长45.23%;原D类企业亩均税收同比由0.16万元提升至0.58万元,增长262.5%。一批常年闲置的工业用地焕发了新的活力,部分濒临破产的企业“涅槃重生”。 强化组织保障 注重政策引导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高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在强化保障的基础上,我市注重政策引导,确保低效用地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我市成立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低效企业处置工作。同时,成立市“亩均办”,全面推动处置工作专业化、常态化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出台了提高全市企业亩均产出工作意见和实施细则,明确整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责任主体,对全市涉及整治工作的20个部门均建立了条目化责任清单和奖惩措施,为处置工作有序推进提供政策支撑。完善“量质并举、质量优先”的考核机制,细化出台《2018年度全市低效产业用地处置任务考核标准的意见》,将低效产业用地处置与用地指标、综合考核、干部评价等挂钩,确保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紧扣整治重点 注重精准施策 在深入企业调研、摸底排查统计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三年攻坚、两年攀高”的目标,计划分5年推进实施。按照2018年10%、2019年30%、2020年30%的要求,开展“三年攻坚”,力争实现全市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5万元的目标。从2021年起,以亩均税收20万元为目标,实现“两年攀高”。按照高质量发展体系相关指标要求,以企业亩均税收贡献为主要指标,将全市工业企业分为A、B、C、D四种类型,并结合新升规上、科技创新、安全、环保等指标及时进行动态修正,明确将C、D两类企业纳入低效产业用地处置范围。同时,明确以税收征收年度为年度统计口径,将民政福利、新能源产业等企业政策性退税纳入企业年度缴纳税收予以核算,确保公平公正。 优化工作机制 注重统筹推进 我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园镇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工作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 建立挂钩联系机制,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相关部门分别挂钩联系园区、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督查指导,推动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工作全面开展。完善会办研究机制,针对工作推进过程中涉及的税收口径、企业归属地等问题,及时沟通,形成指导性意见。此外,我市还注重选树典型,做到定期通报,及时总结成绩,把各部门好的做法、经验及时汇总整理,向面上推广,营造 “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互促互进、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赵 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