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综合部门,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审批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核准(备案)企业投资项目,拟定并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同时,市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主要牵头负责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等工作。 一、行政审批及项目办理方面 1.行政审批逐渐下移基层。近年来,国家、省、市等层面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公布了一系列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持续简化审批流程,提升项目办理时效。比如与我市发展关系紧密的汽车产业,根据最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2019年1月10日施行),除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其他汽车项目均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除汽车整车项目由省级备案,其他项目均由地方备案管理。这意味着汽车零部件项目可以由我市直接审批,市发改委将接住用好上级下放权限,认真做好政策研究,及时消化吸收,靠前指导、贴身服务,主动帮助落户企业办理项目审批事项。 2.手续办理更加简单便捷。按照《江苏省企业投资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苏政发〔2017〕88号),我市深入推行不见面审批、“一张网”办理等改革举措。属备案类项目,不再需要提供项目备案报告、申请表等前置条件,改由项目单位直接在江苏省投资项目在线平台进行申报,只要符合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即可进行备案,审批时限由原先的7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属核准类项目,立项时将原来的能评、环评等前置条件改为后置,审批时限由原先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同时,随着更多的审批事项下放,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手续也同步、同级办理。市发改委将认真落实这些改革举措,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项目立项审批服务。 3.项目服务主动会商会办。2018年,为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市级层面组织实行“市领导挂钩联系、双周会办、园镇代办、部门帮办、联合督办”等制度。自实施该协调推进机制以来,项目立项、环境评价、征地挂牌、规划城建等手续办理明显提速。以去年10月底集中开工的35个项目为例,仅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全部完成项目立项;有32个项目完成土地摘牌,其中19个取得土地证;24个项目取得环评手续。为落实这一制度,市发改委至少每半个月提请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一次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会商研究、交办督办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类难题,以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用地、资金等难题。 二、重点扶持发展产业方面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主题,在下一步产业发展中,将把握好两个方面。一要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支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空天海洋装备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去年,省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苏发改高技发〔2018〕1106号),设立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上述十大产业领域发展。专项资金采用投资补助方式予以支持,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总投资30%申请资金补助。申报主要条件有:项目总投资原则上不低于1亿元,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初步具备环保、土地、节能、资金等相关建设条件等。去年,全省共有42家企业获得专项支持,其中扬州有3家企业共获得专项资金4500万元,我市尚无企业入围获得资金扶持。结合我市发展实际,企业可瞄准我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布局发展的大数据及相关应用领域、新材料、汽车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新上相关项目,市发改委将对照省文件要求,积极帮助争取省资金支持。二要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省下达给扬州的能源消费增量为144万吨标准煤,我市分摊的任务数为16.6万吨标准煤,2016年和2017年,我市增量已达11.9万吨标准煤,仅剩4.7万吨标准煤增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既要保障上汽大众二期、腾讯云这样的百亿元级重大项目顺利建设,又要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能源容量”势必将成为项目落户的制约瓶颈,一些高耗能的项目将很难落户我市。近年来,国家、省对节能循环利用工程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环资规〔2017〕2135号)、《关于做好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申报的通知》(扬发改资环发〔2018〕26号),设立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项目。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秸秆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等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项目单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2000万元。近几年,我市已先后有4家企业获得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资金扶持,共计225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