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吹着夏天夜晚的凉风,约上三五好友,往路边小摊上一坐,喝啤酒撸烤串,不少市民直呼“有味”。近日,“地摊经济”刷爆朋友圈,成为全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央文明办明确,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全国多地开始为“地摊经济”松绑。新政之下,我市“地摊经济”开放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摊贩:抢抓机遇 “给您凉皮凉面各一半行不,价钱还是7元一份。”在江城路,一个名叫“小卢凉皮”的凉皮摊位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品尝。摊主卢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停工了很久,妻子经营的花店也因生意惨淡关门,两人收入大幅减少。此次国家放开“地摊经济”,他们决定搭上政策东风,卖凉皮挣点钱缓解经济压力。“摆摊收入还不错,辛苦是辛苦点,但有盼头。”卢先生说。 “烤生蚝10元3个,好吃不贵”“糍粑冰粉,清凉解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傍晚时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叫卖声回响在东园湿地公园马路边,这里衣服饰品、植物花卉、瓜果蔬菜、小吃美食、生活用品等一应俱全、琳琅满目。不少市民悠闲逛着,时不时停下采购,好不热闹。一个卖床上用品的摊子前围了不少人,摊主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经营一家床上用品店,今年生意不好,前几天看路边的摊贩多了起来,决定也来摆摊碰碰运气。让刘先生没想到的是,摆摊效果不错,一晚上最多能卖掉10来套床上用品。 市民:看法不一 针对放开“地摊经济”,我市市民看法如何? 记者进行了采访。赞成的市民想要城市有更多“烟火气”,休闲之余能享受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市民王女士认为,应该支持“地摊经济”,给群众多点“关照”,“我下班时经常看到路边有老人摆摊卖菜,感觉他们挺不容易的,就想帮帮他们,买上一些。” 也有部分市民对此表示担忧。市民刘先生说:“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城市,一旦放开地摊,难免有人不自觉到处乱摆摊、乱扔垃圾。”市民李女士则认为现在很多人喜欢网购,地摊上买的东西与网购相比,在价格、质量方面不一定占优势。此外,一旦放开“地摊经济”,会不会挤占大量的公共资源、影响交通安全,实体店会不会受到更大的冲击等,都是市民担心的问题。 城管:规范管理 全国多地陆续为“地摊经济”松绑,我市有何动作?市城管局副局长刘洪文表示,目前,城管部门正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将积极稳妥有序开放“地摊经济”。 近年来,市城管局在不断提升城市容貌品质、提高环卫保洁水平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限定区域、限定时段经营等方式,鼓励困难群众摆摊合法经营,解决生计问题。放开“地摊经济”是好事,能给予商贩一定空间,但无疑对城市管理出了新考题。“我们将坚持‘有序开放、规范管理’原则,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强化管理,确保不占用盲道、不影响消防通道、不妨碍交通、不扰民、不污染环境和空气,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积极推动‘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满足群众的生活和消费需求。”刘洪文表示。 本报记者 李健 编后: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地摊经济”在促进经济复苏、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百姓收入、增添城市活力等方面效果明显。希望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在“放”的同时,确保“管”跟上、“服”到位,真正让“地摊经济”惠及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