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春亭(许元)[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rgba(0, 0, 0, 0.3)]巫晨 [url=]仪征事[/url] [color=rgba(0, 0, 0, 0.3)]2022-09-02 11:23 [color=rgba(0, 0, 0, 0.3)]发表于江苏
[color=rgba(0, 0, 0, 0.5)]收录于合集
#真州[color=rgba(0, 0, 0, 0.3)]62个
#许元[color=rgba(0, 0, 0, 0.3)]1个
#东园[color=rgba(0, 0, 0, 0.3)]1个
#发运司[color=rgba(0, 0, 0, 0.3)]1个
#运河[color=rgba(0, 0, 0, 0.3)]57个
作者:巫晨
在今天的仪征市区建有一座东园,里面有重刻的欧阳修《真州东园记》石碑,园内复建了《真州东园记》中记载的澄虚阁,在澄虚阁两侧,分别建有东坡榭和子春亭,东坡榭是纪念当年米芾接苏东坡来东园养病、并为他送来麦门冬饮子的往事,子春亭则是为了纪念东园的创建者、时任江淮发运副使的许元(字子春)。【子春亭】 1993年10月,仪征化纤白沙二村工地发现一座墓葬,出土了一批随葬器物,有刻花蓝色天球玻璃瓶、端砚、雕花石印盒和铜印、狮纹鎏金铜带扣、荷叶钮青白釉茶叶罐、银茶匙、渣斗等。茶具可以看出墓主人对饮茶的喜好,铜带扣表明其从四品身份,端砚显示其文化造诣和品味,刻花蓝色天球玻璃瓶,是伊斯兰风格的进口货,很少见,而端砚和铜印上的刻字“圣宋庚寅岁高阳子春书府记”、“高阳许子春私印”,则让我们了解到墓主人的年代和名字——北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许子春。【玻璃瓶】 【端砚】 【许元之印】 【青白釉唾壶】 化纤白沙二村在征地前属于原曹山乡永丰大队林业队,位置是县火葬场西北角,附近发现过三座北宋许姓人士的墓葬,分别是:1、1983年5月,在该地点附近出土许世京(许元的儿子许宗孟,奉议郎、吉州太和知县)的墓志铭(许元女婿、滕子京四子滕希雅撰),载“葬于真州扬子县甘露乡義城之原”;2、1987年,在同一地点附近出土许恢(许元的哥哥)墓志铭,亦有“葬于真州扬子县甘露乡義城之原”的文字;3、1993年10月,在同一地点附近出土许子春(许元)墓一批随葬器物。另外,欧阳修为许元撰写的《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许公墓志铭》和王安石为许平(许元的弟弟)撰写的墓志铭《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上,皆有“葬于真州扬子县甘露乡義城之原”的文字。義城作为仪征可能的最早地名之说,是从许氏家族墓志铭被发现开始的。许子春就是许元,许氏在真州是个大家族,家谱可追溯到北朝后燕高阳太守许茂(《魏书•许彦传》:“祖茂,仕慕容氏为高阳太守),后迁居歙县许村(《歙县志》说许元是歙县人),许元父亲许逖在南唐宣城做官,许元出生在宣城(《宋史》说许元是宣城人),许元曾在真州做发运司判官、副使和发运使,他本人和他的兄长、弟弟、儿子等的墓葬都在真州(县志仍记他为宣城人),许元长子许宗孟生子许透,迁居绩溪云川(《绩溪县志》称许元为绩溪人)。宋代真州的另一位许姓名人——名医进士许叔微,亦为许氏家族成员,辈分比许元晚四辈,即许元是许叔微的曾祖辈。许元生于端拱二年(989),卒于嘉祐二年(1057),享年69岁。他为官的年代,正是北宋最为繁盛的“仁宗盛治”时代,《宋史》卷二百九十九上有许元的传。【许元像】 笔者结合《宋史》、欧阳修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以及其他宋代史料,记述许元平生几个故事:1、走上仕途。许元的父亲许逖去世后,按规定可以“父荫”一人为官,弟兄五人互相谦让,许元排行第四,大家商议后一致认为,我们的弟弟(许元)是个人才,最有希望干出一番事业,日后定能光宗耀祖,所以许元就出来做官了,先做太庙斋郎,在真州做过江淮发运司判官、副使、发运使,入京官至天章阁待制,从四品。许元后来的官职:明州定海县尉、剑州顺昌县尉、泰州军事推官、镇东军节度推官、润州丹阳知县、太子中舍、监扬州博盐和籴仓、泰州如皋知县、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监在京榷货务、三门发运判官、江淮发运司判官、江淮发运司副使、江淮发运司发运使、赐进士出身、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扬州知州、越州知州、泰州知州。2、平息逃兵。许元担任泰州军事推官期间,驻守海防的千余士兵逃跑回家乡,泰州知州面对逃兵不知所措,许元顶上前去,边询问原因边暗寻牵头肇事者,观察到两三人应对自如的,立即命令左右把他们拿下,并宣布:挑头的就是这几个人,你们没有罪,大家回家吧。结果把其余的人遣送回去,迅速平息这一非常事件。3、丹阳放水。许元当过润州丹阳知县,县里有个练湖,如果放水一寸,运河的水位就会涨一尺,是漕运的重要补水源。所以朝廷法度,擅自盗决湖堤,以杀人论罪。当时正值大旱,许元请借湖水灌溉民田,没有等到上级批准,许元就放水救田。知州派人前来查问,许元说:为了救旱灾豁出去了,给我定个“便民罪”吧。结果案子没有再问下去。许元放水救活万馀顷民田,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4、轻重之术。西夏叛宋自立,朝廷征讨劳而无功,边境上常年驻扎军队,给养保障成了大问题。由于许元管理过扬州博盐和籴仓,遂让许元筹划此事。许元说,从前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境,朝廷付给的钱不足,使得商人运粮积极性不高,运量减少、运价提高,造成“内外俱困”的局面。建议允许粮商经营南方的食盐,用贩盐的利润补偿运粮的亏损,这样一来,东南地方滞积的粮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北前线了,这叫“轻重之术”。朝廷采纳了许元的建议,依计而行,果然大收成效。5、远近相补。庆历年间,江、淮漕粮供给不上,京师军粮不足,参知政事范仲淹推荐许元,于是他当上了江淮制置发运司判官(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司,驻真州)。上任时许元说:“江淮六路(相当于省)七十二州盛产粮食,还不能满足京师的需要,我就不信了!”到任后他组织了一千多艘江船,命令沿江州县,只保留三个月的存粮,其余粮食悉数上船,这些州县所缺粮食,再由邻县补充进来(远近以次相补),不出数月,京师的粮荒问题圆满解决。6、称钉定额。许元当上江淮制置发运司判官后,发现官船质量很差,怀疑制造官船的人用钉量不足。由于钉子是打入船体的木头里的,没有办法核查数量,所以造船人得以偷工减料。许元来到造船厂,下令拽出一条新船当众烧毁,然后把钉子收集起来过秤,结果发现其用钉量只有申报量的十分之一,许元严惩了有关人员,并将申报量作为今后造船的用钉标准数额,史称“许元定额”。也有人将“许元定额”称之为“许元称钉”,这个说法出自《文史知识》1985年第8期钟振振第13页《许元称钉》。有资料说出处是魏泰《东轩笔录》,笔者下载后并未在全文中检索到。另外,在郑克《折狱龟鉴》之《许元定额——刘晏一事附》和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之《许元》中有案例记载,但无“许元称钉”一词。7、建造东园。北宋文豪欧阳修,有一篇《真州东园记》,记叙的是北宋庆历年间,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司的三位领导,施昌言、许子春、马仲涂,发起修建了东园,文章中记载了东园内的布局、建筑、景点,使真州东园成为全国闻名的园林,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园林。欧阳修于景祐三年(1036)来过真州,写过《初出真州泛大江作》诗,但当时还没有东园,他走后几年,到庆历年间(也就是《岳阳楼记》那个时候)才修的。东园修成之后,是许元利用出差去京城的机会,请人将东园画成画,带到京城当面向欧阳修介绍东园,并请欧阳修写记,这才诞生了《真州东园记》这篇文章。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宋代东园的信息,就是来自这篇文章。该文大意:真州是运河入江口,漕运重地,朝廷在真州设有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司,而发运司的三位领导,发运使施正臣(施昌言)、副使许子春(许元)和判官马仲涂(马遵),相处甚欢,在工作之余,利用真州监军的废地,建起了东园。这年秋天八月,许子春因公出差到京城,带着真州东园的绘图来找欧阳修,指给他看:整个园子有百亩,前面有流水,右边有清池;北面是高台,上面建有拂云亭;池边建有澄虚阁;水中有画舫,水边有清堂,堂后有射圃;园中遍植荷花、菱角、幽兰、白芷,佳花美木,列植交荫,这些都是在从前荒凉的荆棘荒墟中精心打造出的美景啊!许子春还对欧阳修说,真州这地方交通发达,四方宾客往来不绝,我们经常接待,大家都说东园是个好去处。今天带着东园的图来,就是请您帮忙把东园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欧阳修听了许子春的介绍,觉得三位领导都是君子之才,相处融洽和谐,工作做得也好,他们管辖的东南六路各级官吏,没有辛苦愁怨之声,来真州的四方之贤士大夫,纷纷交口称赞。所以,愿意满足许子春之行的愿望,为他们撰写《真州东园记》。县志记载东园由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判官马遵,于皇佑四年(1052)建成,查县志职官志,对照发运使任职时间,施昌言于庆历年间(1041-1048)任发运使,继任许元也是在庆历年间担任此职,因此真州东园的建设时间应为庆历年间,而皇佑四年(1052)推测为欧阳修写成《真州东园记》的时间。【真州东园记】许元被宋史评价为“为吏强敏,尤能商财利”。用今天的话说,他是经济管理领域的一把好手。从轻重之术、远近相补、称钉定额这几个案例来看,许元的确很有经济头脑,能够统筹兼顾,办成大事。尤其是轻重之术,让为西北前线运粮的商人获得东南贩盐之利,调动了商人积极性,增加了边境屯垦居民,保证了国防粮草供给,朝廷还获得盐税,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举措,这个做法成为明初“开中法”的效仿模板,“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明史》赞曰:“有明盐法,莫善於开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