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梦撷红》序 赵建忠 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高峰的《红楼梦》,作为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在200多年的红学发展史上,红学研究者与爱好者从不同的视角透析曹雪芹的这部巨著,展示出多重视野下的思考与研究,折射出作品蓬勃的生命力。 《芹梦撷红》的作者是江苏人,任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仪征市红楼梦学会会长,她多年研究《红楼梦》,成绩斐然。因了《红楼梦》和曹雪芹与江苏的特殊关系,使得作者在解读《红楼梦》时更突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也体现出更有特色的研究视角。 全书可分为五个部分:红学漫步、读芹寻踪、大观人物、石头评品、海棠新韵,我觉得其学术价值在以下方面: 一、从地方文化视角审视《红楼梦》与江南文化的渊源,如从戏曲元素、饮食文化、石头文化等方面,阐述蕴藏《红楼梦》中的真州民俗文化、美妆与扬州香粉的关系等。作者张桂琴女士通过鲜明的事例,反映了《红楼梦》所表现出的地方文化与民俗特色,体现出文本的江南文化特色。 二、从地方文物考古探索《红楼梦》与江南文化的特殊关系,如《红楼梦》中的扬州古刹、薛宝琴笔下的桃叶渡遗迹、《江村杂咏》所咏仪征历史上的园林——白沙翠竹江村园等。作者提出《红楼梦》的文本阅读,可以与游学探访红楼踪迹遗存相结合,要充分发掘阅读的生长性,从而实现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品读。 三、从人物品评感受《红楼梦》体现出的人生百态,如扬州姑娘林黛玉、“芳龄永继”薛宝钗、贾敏的繁华与落寞、邢岫烟的红楼人生等,不同的才华与性情、不同的悲情与命运,在这些人物的生命岁月中感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细数岁月变迁、起伏跌宕。 四、从典型情节中挖掘《红楼梦》蕴含的深刻哲理,如《红楼梦》中的吃醋三境界、贾政们的劬劳、贾宝玉的药方等,通过这些典型的情节去探寻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事、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启迪与影响。 五、从“文备众体”视野下探寻《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无论文言小说还是白话小说,都将“文备众体”作为重要的创作理念,然而多数小说却受制于各种因素无法实现,但曹雪芹对“众体”的选择和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红楼梦》中各种文体包罗万象,令读者目不暇接,其中的诗、词、歌、谚、谣、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等均有出现。更为可贵的是,曹雪芹通过这些文体的内容,进一步塑造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情节的发展,从而成为整部作品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出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博的学术素养。 《芹梦撷红》从细微处着手,见微知著,运用典型案例剖析《红楼梦》中不为人所察觉之处,无论从地方文献还是从文本赏析角度,都体现出鲜明的治学特色,展示了作者钻研《红楼梦》的丰硕成果。同时结合了仪征市红楼梦学会开展的活动成果,更好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为广大红迷爱好者深入红学的文献分析、文本赏析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因此我愿意推荐出版面世,为红学百花园增色。 (作序者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